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放千年不變質! 台灣藝術家研發雕塑新媒材

游忠平鑽研「陶瓷雕塑」30年,成功創造出大型人體作品,新作「母子情深」達126公分高,釉藥表現也十分漂亮。(記者張安蕎攝)

游忠平鑽研「陶瓷雕塑」30年,成功創造出大型人體作品,新作「母子情深」達126公分高,釉藥表現也十分漂亮。(記者張安蕎攝)

2017/05/31 20:53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我的作品放一千年也不會壞!」台灣藝術家游忠平,鑽研「陶瓷雕塑」30年,成功創造出大型人體作品,克服雕塑易被複製、顏色單一的缺陷,更能久放不變質,期盼能為雕塑歷史與市場帶來新亮點,也因全球很少有人投入此領域,他希望能號召更多有興趣的民眾成立「臺灣陶瓷雕塑學會」,共同打造出專屬臺灣的藝術特色。

游忠平說,一般常見的大型藝術雕塑,多以銅為素材,雖可放置在外日曬雨淋不起變化,但可輕易翻模複製,只能用簽名辨別仿造品,且無論塗上哪種顏料,久了就會氧化變黑,因此雕塑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格不若無法仿造、獨一無二的油畫。

「為什麼世界上沒有兼具立體感與多彩顏色的雕塑?」游忠平在30歲那年立志找出一種雕塑材料,可以形色兼具,又能流傳千古,他看到宋朝出產的青瓷,歷經1500年仍未褪色,便興起用陶瓷做雕塑的想法,但釉藥研發不易,陶瓷常因泥土厚薄收縮比值不一,辛苦的創作可能在一夕間窯爆而付之一炬,尤其他挑戰等身大小的陶瓷雕塑,燒製成功率更低。

他坦言,一開始很辛苦,前5年的作品幾乎都壞掉,但經過無數次失敗,他已研發出一套技巧,可讓作品一體成型、不龜裂,證明陶瓷真的可以作為雕塑媒材,近年他已成功創造150件陶瓷雕塑,作品獲「美國加州陶瓷博物館」以及「安大略歷史美術博物館」典藏,近期他正以生命的禮讚為題,創作出6系列大型雕塑。

游忠平集結一群工藝系教授及藝術家,即將組成「臺灣陶瓷雕塑學會」,希望號召更多有志人士,將陶瓷成為立體雕塑的主要媒材之一,並於即日起至6月18日止,於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22組件陶瓷雕塑作品。

他的參展新作「母子情深」達126公分高,採用100塊以上不同溼度的土片組合燒製,紅、綠顏色鮮豔,深刻表現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特別裝設轉盤底座,可360度無死角欣賞。

學會成員之一潘安儀,目前為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為參展特地自美搭機手提作品回台,作品「蟠龍」乍看像是竹製品,其實是利用交趾陶技法,創造出的龍型陶瓷雕塑,創意令外驚豔。

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潘安儀的作品「蟠龍」,乍看像是竹製品,其實是利用交趾陶技法創作的陶瓷雕塑。(記者張安蕎攝)

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潘安儀的作品「蟠龍」,乍看像是竹製品,其實是利用交趾陶技法創作的陶瓷雕塑。(記者張安蕎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