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找出糖尿病預測指標 準確率8成8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檢體以攝氏零下180度的氣態氮儲存桶存放。(記者吳欣恬攝)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檢體以攝氏零下180度的氣態氮儲存桶存放。(記者吳欣恬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5/10/30/phpEZIMTL.jpg)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檢體以攝氏零下180度的氣態氮儲存桶存放。(記者吳欣恬攝)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中研院3年前開始建立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在5萬人參與下,目前已成功找出國人糖尿病預測指標。透過抽血比對41個基因位置,加上環境因子,兩者結合可預測未來患糖尿病的機率,準確度達8成8。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藉由罹病機率可以健康介入的方式,進行疾病的個人化預防。他說,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可透過肥胖、抽菸等其他環境因子的改變,減少患糖尿病的機率。他並以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避免乳癌為例,就是透過基因的檢測,了解患病機率而做出的預防手段。
沈志陽說,目前Taiwan Biobank已收集到5萬人的檢體,並將其中1萬5千人的檢體進行基因定型,人體有30億個基因位置,透過「基因定型」挑選出65萬個可以代表台灣人特有基因的基因位置,再以交叉比對,從65萬個基因位置找出41個與糖尿病相關。如果單以基因位置比對,預測糖尿病可達7成準確率,結合外在危險因子後,可提升準確率至8成8。
Taiwan Biobank收集年滿30至70歲國人的生活型態、健康情形、環境資訊、疾病史、基因以及生物檢體數據等,參與的民眾須花費2個小時,進行8項身高體重等基本身體檢測、並提供30c.c.的血液和15c.c.的尿液等。另外今年新增全身骨質密度、心電圖以及頸部和腹部超音波等項目。每一筆資料都將以鎖密金鑰進行保存管理,若民眾事後反悔,也可隨時退出,資料、檢體將全數銷毀。
沈志陽表示,Taiwan Biobank目標希望到2024年收集20萬人。也希望能和健保資料結合,追蹤了解參與者更完整的健康資料,雖然參與者都已提供授權,但健保署仍考量個人隱私,尚未同意。
Taiwan Biobank成員褚候維指出,未來將透過更多檢體的驗證,提升糖尿病預測準確率,另外也將進一步找出三高或其他慢性病的預測基因和環境因子。
Taiwan Biobank也將針對12項國人常見癌症與慢性疾病,包括肺癌、乳癌、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由12位醫師,包括楊泮池、陳鈴津、陳肇文以及許重義等擔任召集人,目標收集10萬筆病患檢體,了解各項疾病的線索,建立更多疾病的個人化預防。
![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儲存桶,每桶可放置6萬個檢體。(記者吳欣恬攝) 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儲存桶,每桶可放置6萬個檢體。(記者吳欣恬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5/10/30/phphay8C9.jpg)
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儲存桶,每桶可放置6萬個檢體。(記者吳欣恬攝)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找出三高或其他慢性病的預測基因和環境因子。(記者吳欣恬攝)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找出三高或其他慢性病的預測基因和環境因子。(記者吳欣恬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5/10/30/phpJH6FHg.jpg)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找出三高或其他慢性病的預測基因和環境因子。(記者吳欣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