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調=偷渡大中國意識//學者籲 正視台灣人的歷史

黃昆輝批教育部淪「中國在台統戰教育部」。(記者葛祐豪攝)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學者昨天批評馬政府將高中歷史課綱調整為大中國意識形態,根本是在抹殺台灣的主體性,台灣人有自己的二戰記憶,政府應該去正視被捲入戰爭的台灣人,而非強迫接受戰勝者史觀。
高中歷史課綱提到二戰部分,把說明欄的「慰安婦」改為「婦女被迫做慰安婦」。「戒嚴到解嚴」這個主題則改為「光復到政府遷台」,底下的重點「接收台灣與遷台」改成「光復台灣與制憲」。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表示,馬政府宣稱課綱「微調」是「去日本化」、「提升台灣主體性」,但從二戰前後的更改就能看出,這是在偷渡大中國意識,抹殺台灣主體性。例如用「光復」取代「接收」,就是非常明顯的價值判斷。
陳儀深指出,微調小組老愛引慰安婦的文字更動為例,其實原本的課綱沒寫慰安婦是自願的,即便有極少數的教科書提及「部分自願」,但是教育部透過教科書審查去處理即可,何必在課綱上畫蛇添足?微調小組就是拿慰安婦來當竄改課綱的遮羞布。
陳儀深指出,有三千名台北市民死於五三一大轟炸,全台在戰爭期間都遭受猛烈轟炸,也有三萬多名台籍日本兵死在戰場上,這才是多數台灣人的二戰記憶。
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說,台灣人民的二戰記憶,有被美軍轟炸的,也有參與對日抗戰的,應予多元呈現。美軍空襲甚至影響到今日都市地景,美軍把空襲對象從軍事基地轉為城鎮後,北市金山南路、師大路等地就先被日本政府劃設為防空空地,拆除上面的建築物。直到戰後,才又重新劃為道路。
黃昆輝痛批 教育淪為政治工具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台聯昨天傍晚在高雄三民公園民主廣場,舉辦「台聯宣講音樂會」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指出,台聯取得「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委員會」裡面的名單,發現歷史課綱委員的組成同質性極高,十名大學教授中有八名代表歷史學科專業,更有三人和王曉波創辦的統戰組織「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及統派刊物「海峽評論」關係密切,這就是為什麼教部不敢公布課綱委員名單的原因,台灣課本的去台灣化,是中國統戰最厲害的地方,影響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