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擴張 鄰國購潛艦制衡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柴油電力潛艦檔案照。根據研究公司「戰略國防情報」的推估,至2024年的未來10年,全球海軍斥資在傳統潛艦的年度支出將倍增,成為110億美元。(路透)
未來10年 半數新潛艦將在亞太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一日報導,鑑於地緣政治、戰略威脅的轉變以及全球貿易與新科技的發展精進,全球潛艦市場首度出現冷戰以來的成長趨勢。各國政府競相購買或更新潛艦,甚至寧可縮減地面與空中裝備。分析家也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半數以上的新潛艦將落於亞太地區,而主因就是制衡中國快速的海軍擴張。
潛艦市場 後冷戰以來首見成長
報導說,潛艦的匿蹤性尤其吸引感受大國威脅的國家關注。越南從俄國購買其首批潛艦,而澳洲、印尼、新加坡、南韓與日本皆擴大其潛艦規模,以因應擴充海軍實力的中國。目前已知至少十七國有意建立或擴大其潛艦艦隊。
對潛艦的新需求不僅在於核子動力,也包括柴油動力潛艦。根據研究公司「戰略國防情報」的推估,未來十年全球海軍斥資在傳統潛艦的年度支出將倍增,從二○一四年平均五十五億美元,增至一百一十億美元。
傳統潛艦的需求成長有其意義,因為全球最大的武器輸出國美國僅製造核潛艦,且拒絕出售,這使得傳統潛艦市場拱手讓人。當前全球最大的非核潛艦製造商為德國的蒂森克虜伯集團(ThyssenKrupp),而該集團已面臨新舊對手強大的競爭壓力,前者包括瑞典的紳寶(Saab AB)集團、南韓的大宇造船(DSME)與日本的三菱、川崎重工。後者為法國的DCNS集團以及俄國海軍造船JSC集團。
傳統潛艦噪音大,主要用於海岸防衛,僅能潛航水下數天,而核潛艦主要受限於食物供應。如今該差距逐步縮小,兩年前蒂森克虜伯打造的德國海軍212A型潛艦連續潛航十八天,創下傳統潛艦水下持續潛航最長紀錄。至於212A型到底能潛航多久,則屬於商業機密。
這些潛艦配備幾乎無聲運轉的先進燃料電池,改寫了海軍戰略。雖然欠缺核潛艦幾可無限制的在水下活動的能力,但新式非核潛艦有一項優勢:因為不需發出洩漏行蹤的核反應冷卻系統響聲而較安靜,也因為安靜與水下潛航耐力,使得非核潛艦難以被追蹤。
倫敦智庫皇家三軍研究院(RUSI)資深研究員羅伯茲說:「潛航力與匿蹤是非常重大的改變。」他預測西太平洋將成為潛艦與反潛艦的熱門競技場。
二○一三年下半年的事件是明證,當時美國選擇日本的沖繩,率先部署其先進的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其任務為追蹤中國日益精良的潛艦艦隊,澳洲與印度也因忌憚中國的潛艦實力,而成為P-8巡邏機的首批買家,然而,即使每架造價兩億美元的P-8巡邏機,事實上也都難以發現新式非核潛艦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