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伊談核 歐巴馬爭歷史留名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日在白宮表示,這項核子協議是「與伊朗間的歷史性諒解」。(美聯社)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成功促成德黑蘭當局與「五常加一」就伊朗核子計畫達成架構協議,令他「以外交取代武力」化解衝突的主張來到關鍵時刻:這會讓歐巴馬名留青史,還是一切仍言之過早?《紐約時報》以「外交政策賭博」形容歐巴馬面對的挑戰,他得說服共和黨掌控的國會,與伊朗的協議不會危害以色列和美國的安全,而最終協議牽涉到許多細節,稍一不慎就會讓談判前功盡棄。
外交政策賭博 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總統歐巴馬入主白宮之初的重要主張之一,莫過於結束美國海外戰爭與找出摒棄武力的解決衝突之道,「若願鬆開拳頭,那就伸出(友誼)之手」,是他第一次總統就職大典上的發言。二日他在白宮又引述甘迺迪總統的名言,「永遠不要因為懼怕而談判,要永遠不懼怕談判」。
助理透露,除了阿富汗與反恐,伊朗核子計畫是歐巴馬上台六年來投注最多心力的外交政策議題;歐巴馬深諳談判細節,經常與資深助理討論,特別重視曾成功限制北韓鈽計畫的嚴格檢查與監督。倘若能就此獲致全面性正式協議,即便他因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及未來兩年在塑造美國內政上飽受共和黨人掣肘以致有志難伸,其歷史地位仍可望靠伊朗核子協議得以大幅提升。
曾在民主與共和黨政府服務的職業外交官、現為智庫蘭德企業研究員的杜賓斯說,二日的架構協議證明,歐巴馬堅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外交原則是正確的,充分顯示在解決重大議題上,跟友邦談不如跟敵人談;歐亞集團主席、伊朗問題專家庫普坎則認為,對於在外交上毫無建樹、失敗案例倒是一大堆的歐巴馬而言,與伊朗達成協議並促使中東政治轉型,確實是不妨孤注一擲、或許能一矢中的的良機。
最終協議結果 決定歷史定位
歐巴馬過去在外交議題上的成就有限,兩度企圖促使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平都宣告失敗,沒結束伊拉克戰爭,反而派美軍前往伊拉克與伊斯蘭國對戰,美俄關係因克里米亞問題陷入低點、宛如冷戰再現,連與北韓的核子談判也沒有結果。曾參與美國伊朗談判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艾恩宏說,現在就斷定伊朗核子協議是歐巴馬的外交勝利,還言之過早。
前布希政府的首席伊朗談判員伯恩斯認為,歐巴馬的歷史定位,得由最後結果決定;倘若最終協議確能避免伊朗發展核武就好,但若反令伊朗坐擁核武,儼然會是歐巴馬個人與美國的挫敗。前中央情報局分析師、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員吉瑞特說,歐巴馬夢想協議能帶動政治轉型,要是歐巴馬對了,歷史留名絕對少不了;但若他錯了,以致中東加速核武化、遜尼派與什葉派衝突加劇,甚至令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位置更惡劣,「那歷史也不會對歐巴馬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