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裝甲」奔走全美 推抗中法案

國家裝甲創辦人魯奇(右2,中央社檔案照)
創辦人魯奇致力於「衝突前」立法 阻中國侵美、武力犯台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抗衡中國是美國國會近年來的跨黨派共識,除了首府華盛頓特區,全美各州也陸續制定相關抗中法案。「華爾街日報」六日以「中國敵手席捲州議會大廈」(The China Foe Storming State Capitols)為題,揭露年僅四十歲的政治活動家魯奇(Michael Lucci)頻繁走訪各州、遊說推動抗中法案,即使損及經濟和就業機會也在所不惜。
中國在美州議會層級最大對手
魯奇是美國非營利倡議組織「國家裝甲」(State Armor)創辦人兼執行長,該組織不接受企業資助,致力於「保護美國及其公民免受共產中國侵害」,優先目標是推動「衝突前」(pre-conflict)立法,以應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衝突態勢,包括武力進犯台灣和攻擊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報導形容,國家裝甲已成為中國在美國州議會層級的「最大對手」,魯奇估計今年至少有廿件由國家裝甲推動的法案進行表決。
這些法案反映出魯奇的對中強硬立場,包括「每家中國企業都是潛在軍事資產」、「任何中國製零組件或許都能與北京連線」、「中國共產黨已深入滲透美國的心臟地帶」。
魯奇向州議會遊說的核心論述為,中國滲透美國的戰略特點在於「仰賴各州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空隙」。上月,魯奇在華府一場資安會議上說,他近年推動「太平洋衝突壓力測試」,模擬中國武力犯台對美國州級區域的影響,包括對關鍵基礎設施的衝擊。他以內布拉斯加州為例指出,當地設有戰略司令部(Strategic Command),州的西半部有核彈發射井,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資產,「中國會怎麼看待這些(設施)?」
據統計,通常專注在稅務、教育和公衛立法的州議會,今年已至少評估四二一件中國相關法案,大幅高於國會的一六○件。光是國家裝甲就有七十件法案正在推動,並聲稱去年在十二個州協助訂立新法,包括德州州政府簽署的行政命令,提高對外國政府犯罪或跨國鎮壓的懲罰。國家裝甲也在州層級倡導對中國短影音分享平台TikTok的關注。
魯奇的遊說活動雖然在部分地區受到挑戰,例如內布拉斯加執法部門警告,封殺對中國的公務採購,將切斷取得高效能無人機的管道,但整體而言受到的反對有限,尤其在共和黨執政的地區更是如此。
對中強硬立場 承襲歐布萊恩
魯奇的妻子來自中國,但他的專業背景幾乎與中國無關。他從伊利諾州的共和黨政治圈發跡,在川普第一次總統任期被指派為勞動紛爭小組成員。在對中事務方面,主要承襲被視為對中強硬派的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