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隱形債務恐達11兆美元 北京束手
中國地方政府舉債投入公共建設,但房地產泡沫化後收入大減,導致「隱形債務」逐漸增加,勞資糾紛也層出不窮。(法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九日指出,中國社群媒體上揭露的勞資糾紛事件近來有所增加,凸顯中國許多地方政府資金緊張狀況持續惡化,房地產泡沫化後失去土地出售等傳統收入來源,更加劇債台高築現象。經濟學家推估,中國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可能高達十一兆美元,而北京當局目前的救援行動僅是杯水車薪。隨著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放話對中國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中國經濟停滯的風險將更加巨大。
中國地方政府負責推動中國大部分的投資計畫,同時聘用公務員或將業務發包給私人企業,因此財政困境也間接影響家庭財務。總部位於香港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LB)指出,中國今年以來發生約一千兩百起勞工因工資遭拖欠或其他與補償相關的不滿而舉行的抗議活動,去年則逾一千六百起,都比二○二二及二一年的七百起及九百起顯著增加。
財政緊縮已導致中國某些地方的公共服務停擺,武漢、大連和廣州等地已削減公共醫療福利。上月,廣東汕尾一家公立醫院大廳聚集數十名醫護人員,高舉寫著「我們需要吃飯」的白紙,抗議遲未拿到薪水及獎金。數週前,江西宜春的退休公務員也聚集抗議數月未領到退休金。
北京當局去年底曾說,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隱形債務」相當於兩兆美元,但經濟學家推估總額在七兆至十一兆美元之間,其中高達八千億美元的債務面臨很高的違約風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史宗瀚表示,去年某些時期,中國各省每月償還的債務金額,高達月收入的一二五%。
北京本月初宣布地方政府債務再融資計畫,為地方提供十兆人民幣的「化債資源」,用於置換隱性債務。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要求企業補繳稅來增加收入。今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已繳納約四.六三億人民幣的欠稅款,主要是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執法部門也加強罰款、收費和資產扣押的力度,以獲取現金,重慶市璧山區甚至成立名為「砸鍋賣鐵」的工作專班,設法變賣資產來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