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人臉辨識監視器 老大哥在中國
(路透)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為了解中國成為監控國家的方法,美國《紐約時報》視覺調查團隊和駐亞洲記者耗時逾一年分析中國政府招標文件逾十萬份,確定中國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公民個人數據收集行動,利用人臉辨識攝影機、手機追蹤設備、取得非犯罪嫌疑人的生物特徵等科技並全面整合分析,以最大程度了解每一位民眾的身分、活動和社會關係,目的為確保威權統治長治久安。
紐時指出,中國法律規定,各機構必須保留投標記錄並將之公開;但這些文件分散在難以搜索的網頁上,經常在未預告下迅速下架,所幸美國非營利組織「美國亞洲協會」出版的電子期刊《中參館》即時收集並獨家與紐時分享。紐時團隊進一步分析招標文件,看到中國政府尋求企業提供監控技術,載明產品需求、預算規模等內容,甚至詳述採購背後的戰略方針。
分析人士過去曾估計,全球近十億個人臉辨識攝影機有半數位於中國,但難以確定中方使用方法、捕捉內容為何及產出數據數量。但紐時透過招標文件分析,發現中國公安策略性地選擇設置地點,放在民眾滿足用餐、旅遊、購物、娛樂等日常需求的地點,以求收集數據量最大化,另試圖要求住宅建築、卡拉○K、飯店等非公眾場所配合安裝。紐時指出,這些攝影鏡頭可將數據匯入功能強大的分析軟體,能識別影中人的種族、性別等特徵,升級的最終戰略目的為「實現對人員的管控」。
偵測無線網路(Wi-Fi)、國際移動使用者辨識碼(IMSI)的設備可抓到周遭手機收集的訊息,有效連結民眾數位足跡、現實身分、實際位置,有助公安跟蹤目標。紐時指出,廣東省轄下縣公安局即曾購置足以偵測手機內是否安裝維吾辭典等應用程式的追蹤設備,顯示有意監控壓迫少數民族維吾爾人。根據紐時所知,中國政府過去七年在此項技術上取得驚人進展,手機追蹤設備遍及全中國卅一個省份和地區。
另外,中國公安使用人臉辨識攝影機上的錄音設備收集聲紋,聲稱人、聲結合有助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卻連無犯罪嫌疑的民眾去氧核糖核酸(DNA)、虹膜、聲紋等樣本全被「無差別」蒐集。紐時另指出,中國當局對罪犯的定義非常廣泛,發表政治異見也有罪;卻以追蹤罪犯的名義添購設備,以建立大規模的虹膜樣本與DNA數據庫,全中國各地至今已建立廿五個相關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