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戰爭時期╱拜登、神學士 皆面臨新挑戰
神學士部隊在美軍撤出後,隨即進駐接管喀布爾國際機場。 (歐新社)
編譯管淑平/特稿
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在最後撤離階段的混亂與血腥攻擊中落幕,戰爭或許結束了,但對美國總統拜登而言,阿富汗的問題還在,包括如何與「神學士」政府打交道、如何善後因為撤離亂象衍生的問題等。對神學士而言,美國人雖然走了,但國內破敗的經濟、人才大舉出走和贏得國際信任,都是接下來將面臨的挑戰。
拜登面對難民問題、國會追究
撤離阿富汗亂象為拜登帶來的問題,包括如何協助一百到兩百名未能及時撤離的美國僑民,在神學士接管阿國後安然離境,以及如何安置數千名阿富汗難民;國會也將追究,拜登政府事前為何罔顧警告,對阿國前政府的迅速垮台毫無準備。雖然結束阿富汗戰爭是拜登的外交政策重大目標,但在他追求這項目標的同時,或許也削弱了當初的競選承諾:帶來一個在外交上更有同理心、與盟邦合作的美國。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政府行政學系副教授萊爾(Jason Lyall)指出,拜登以同理心博取名聲,但他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顯得「相當理性,甚至無情」。
共和黨等對拜登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批評聲浪,是否會引起選民共鳴還有待觀察。美國廣播公司(ABC)/易普索(Ipsos)八月廿七到廿八日所做的民調顯示,約六十%的美國民眾不認可拜登處理阿富汗情勢的表現。
神學士陷外交孤立、人民不信任
神學士方面,則面臨內部人民不信任,外交上陷入孤立,還有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攻擊威脅等挑戰。神學士承諾建立一個包容性的政府、會比以往更溫和,更尊重婦女權利,但阿國民眾對此普遍存疑;國際上,神學士雖然與中國、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和卡達等國往來,但尚未被任何一個國家承認為合法政府。
阿富汗名列全球最貧窮國家之林,二○二○年國際援助佔其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十%,現在這些外援都已凍結,神學士也無法動用阿國中央銀行存放在美國的近百億美元。過去游擊戰時期累積的資金,以及接管阿國後邊境關稅等收入,對全國財政需求來說都是杯水車薪。如何避免經濟崩盤,引發人道危機,是神學士上台後最大的經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