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比簽定換國土 2018生效
比、荷兩國外交部長(前排左、右)在兩國國王、王后(後排左、右)見證下,簽署換地協議。(歐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歷經多年協商,比利時和荷蘭官員二十八日簽署協議,交換兩國領土畸零地,比利時同意轉讓約十五個足球場大的十四公頃土地給荷蘭,荷蘭也將交回三塊領土給比利時,證明領土重劃可透過和平方式解決。這項協議將於二○一八年元旦生效。
比讓14公頃 荷給3塊地
比、荷兩國邊界一八四三年確立,但由於各種歷史因素,兩國境內仍存在屬於對方的國土。馬士河(Meuse River)劃分比利時和荷蘭這兩個國家,但比利時維塞(Vise)附近有一塊約十五個足球場大的半島拉納耶,由於河流阻隔和比利時領土並未相連,反形成一塊與荷蘭領土接壤的地區。
由於半島沒有碼頭,從比利時難以經由水路抵達,比利時人必須經由荷蘭領土才能進入當地。這塊風景秀麗的地區也因而淪為三不管地帶,逐漸成為罪犯聚集地,三年前有路人無意發現一具無頭屍體,向荷蘭警方報案後,才發現該地屬於比利時。負責該案的比利時警方表示,當時包括警察、檢察官、法醫、鑑識專家等一行人,被迫搭船前往這座半島,還得跳上岸,耗時費力。
雙方和平換地 方便治理
該案偵辦不便,讓比利時政府重新審視領土歸屬問題。這個半島的歸屬,是兩國在一八四三年簽訂的《馬斯垂克條約》中劃定。作為交換,比利時也象徵性地獲馬士河下游的三塊土地。這項協議雖然讓比利時領土面積減少十公頃,卻能有效打擊販毒和性交易等犯罪行為。
國土交換雖有先例,但多半發生在兩國激烈爭執之後。例如,印度自一九四七年獨立後,與孟加拉不斷爆發邊界衝突,去年才達成協議交換逾一五○塊小型土地。比利時軍事史家德沃斯指出,能否和平交換國土,關鍵在於當事方是否像比荷兩國一般,存在良好邦誼。
國際法專家指出,由於歷史原因,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的邊境爭議不斷,三國之間有大量類似「飛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