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解密 長頸鹿分4種
科學家根據DNA檢測,將原先被認為是單一物種的長頸鹿,分為上圖左至右四個物種:南非、馬賽、網紋和努比亞。(取自網路)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世界最高哺乳類動物長頸鹿可分為四個物種,並非先前認為的一種。科學家亦表示,非洲長頸鹿數目在過去數十年大幅減少,而這項新發現勢必會改變往後的長頸鹿保育工作。
這項研究針對非洲一九○隻長頸鹿的皮膚切片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基因差異度極大,至少應區分為南非、馬賽、網紋、努比亞等四個長頸鹿物種,推翻此前所認定長頸鹿為單一物種,其下再分為九個亞種的說法。科學家指出,這些長頸鹿雖然外觀上看起來相似,但在體型、毛色、條紋、斑點上各不相同,彼此間也不會在野外互相交配,基因上的差異「就像北極熊與棕熊一樣大」。
德國森肯堡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研究中心及歌德大學遺傳學教授楊克(Axel Janke)表示,過去學界對長頸鹿的研究,遠少於獅子、大象、河馬、猩猩等其他非洲野生動物,導致現今才清楚認識長頸鹿的物種分類。然而,過去卅年內,非洲長頸鹿的數目從十五萬減少至約九萬隻。網紋和努比亞長頸鹿的數目,更分別只剩八七○○隻和四七五○隻,已屬於瀕危物種,應立即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紅色名單」,而這次的新發現將有助於相關保育工作的開展。
長頸鹿保育基金會(GCF)共同主席、環境保護學者芬納斯(Julian Fennessy)指出,長頸鹿面臨的最大威脅,包括人口增長導致其棲地破壞,以及人類奪取長頸鹿的肉、尾巴等作為藥用等非法狩獵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