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韋伯望遠鏡新突破! 捕捉銀河中心黑洞最詳細影像

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距地球約2萬7千光年。科學家希望藉由觀測進一步了解這類神祕天體的本質。(圖擷取自NASA/CXC/SAO)

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距地球約2萬7千光年。科學家希望藉由觀測進一步了解這類神祕天體的本質。(圖擷取自NASA/CXC/SAO)

2025/02/20 09:41

〔記者陳成良/台北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再創重大突破。科學家18日宣布,他們已獲得迄今最長時間、最詳細的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觀測資料,發現這個引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正持續釋放神祕閃焰。

英國《獨立報》報導,研究團隊發現,這個於2022年首度拍攝到的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相當活躍。其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也就是黑洞周圍由高溫氣體與塵埃組成的旋轉盤,正不斷發出閃焰。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研究主持人、美國西北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優素福-扎德(Farhad Yusef-Zadeh)表示:「雖然所有超大質量黑洞都可能產生閃焰,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特別獨特,似乎永遠處於躁動狀態。我們在2023年至2024年間多次觀測,每次都發現新的變化,從未有過相同的景象。」

研究團隊運用韋伯望遠鏡的紅外線成像技術,在1年內累積48小時的觀測時間。優素福-扎德描述:「觀測資料顯示,黑洞亮度持續變化,時而突然爆發出強烈光芒,隨後又歸於平靜。這些活動似乎完全沒有規律可循。」

科學家推測,這些閃焰可能源自2種不同規模的擾動:小規模擾動類似太陽閃焰,大規模擾動則可能來自磁場碰撞或靜電放電。透過同時觀測不同波長的光,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較短波長的亮度變化會先於較長波長出現,顯示粒子可能在較短波長下更快損失能量。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計劃進行更長時間的持續觀測。優素福-扎德解釋:「若能進行24小時連續觀測,就能降低雜訊干擾,發現更多先前無法觀察到的現象,並確認這些閃焰是否具有週期性。」

韋伯望遠鏡捕捉銀河系中心黑洞最詳細影像,中心明亮橘紅色區域顯示黑洞活躍的閃焰活動。(圖擷取自Farhad Yusef-Zadeh/Northwestern University)

韋伯望遠鏡捕捉銀河系中心黑洞最詳細影像,中心明亮橘紅色區域顯示黑洞活躍的閃焰活動。(圖擷取自Farhad Yusef-Zadeh/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