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新希望!科學家發現降低糖癮的基因關鍵
科學家發現影響糖分攝取的基因。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最新研究發現,蔗糖異麥芽糖酶(Sucrase-Isomaltase,簡稱SI)基因的變異會影響人們對蔗糖的攝取量和喜好程度,這項發現為開發降低糖分攝取、改善代謝健康的療法,例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等,開闢了新的途徑。這項研究結合了小鼠實驗和人體數據,為解決全球日益嚴重的代謝疾病問題帶來新希望。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研究由目前任職於英國諾丁漢大學醫學院的奧迪斯(Peter Aldiss)博士領導,並由來自「蔗糖異麥芽糖酶研究小組」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
研究團隊首先觀察缺乏SI基因的小鼠的飲食行為,發現這些小鼠的蔗糖攝取量和喜好度都迅速下降。接著,他們在兩項大型人口研究中驗證了這個發現:一項針對格陵蘭6000人的研究,以及另一項涵蓋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13萬4766名參與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格陵蘭那些完全無法消化蔗糖的個體,攝取的含糖食物明顯較少;而在英國,帶有部分功能缺陷SI基因的個體,對含糖食物的喜好程度也較低。
奧迪斯博士指出:「過量的糖分攝取是導致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重要因素。在英國,游離糖(例如蔗糖)佔人們每日攝取熱量的9%至12%,更有高達79%的人口每天會吃三份以上的含糖零食。此外,蔗糖消化缺陷也與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有關,這是一種常見的腸胃功能障礙,影響多達10%的人口。」
這項研究的營養基因組學方法,揭示了SI基因變異如何影響人類對蔗糖的攝取量和喜好程度。研究結果表明,人體消化蔗糖的能力,不僅會影響我們吃多少糖,也會影響我們對甜食的喜愛程度。
奧迪斯博士表示:「這些發現意味著,透過鎖定SI基因進行治療,或許能選擇性地降低人們對蔗糖的攝取量,進而改善大眾的消化和代謝健康。未來,深入了解SI基因缺陷如何影響人們對蔗糖的攝取和喜好,將有助於開發創新的療法,以控制糖分攝取,提升整體人口健康。」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