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4-14 ℃

美國默許以黎衝突延燒 冷眼旁觀暗藏風險

10月12日以色列空襲黎巴嫩後,一名男子站在納巴提耶市(Nabatiyeh)受損現場。納巴提耶位於黎巴嫩南部,距離以色列邊界約12公里。(法新社)

10月12日以色列空襲黎巴嫩後,一名男子站在納巴提耶市(Nabatiyeh)受損現場。納巴提耶位於黎巴嫩南部,距離以色列邊界約12公里。(法新社)

2024/10/13 19:15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歷經數週密集外交斡旋,試圖促成以色列與真主黨(Hezbollah)停火未果後,策略出現重大轉變:不再積極介入黎巴嫩衝突,轉而選擇「冷眼旁觀」。此舉反映出華府在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黨與控制中東衝突擴大之間的目標衝突。

《路透》報導分析指出,僅在兩週前,美國與法國還力促21天的停火協議,以阻止以色列進攻黎巴嫩。然而,以色列暗殺真主黨領袖納斯勒拉(Syed Hassan Nasrallah),並在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攻勢和空襲,重創真主黨,最終導致停火努力失敗。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本週早些時候表示:「我們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以削弱真主黨的基礎設施,最終目標仍是藉由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這一策略轉變突顯美國在平衡控制中東衝突與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黨之間的困境。

前國務院官員奧特曼(Jon Alterman)指出,美國希望削弱真主黨,但須考慮這可能在黎巴嫩引發「權力真空」或區域戰爭的風險。他認為美國的策略是:「如果無法改變以色列的行動,則應引導其朝更具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前美國中東談判代表米勒(Aaron David Miller)認為,華府已放棄約束以色列,轉而視當前局勢為契機。他暗示美國可能藉此限制以色列對伊朗飛彈攻擊的報復行動。歐洲消息人士透露,停火談判陷入停滯,以軍或在黎巴嫩持續作戰數月,美方官員亦證實此說。分析指出,美國默許以色列行動可能有兩大目的:削弱伊朗在區域影響力,並迫使真主黨放棄武裝,為黎巴嫩政局轉變鋪路。

然而,分析人士警告,這場衝突大幅提升了更大規模戰爭的風險,特別是在以色列是否會對伊朗飛彈襲擊作出回應的緊張氣氛下。除了可能引發美國參戰外,還有人擔心黎巴嫩會淪為另一個加薩走廊。根據加薩衛生部門數據,以色列過去一年的軍事行動已使加薩成為廢墟,導致約4.2萬人喪生。美國官員公開警告,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行動絕不應重演加薩的悲劇。

即便面臨這些風險,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東項目負責人奧特曼(Jon Alterman)認為,外交努力短期內難以阻止戰火。他表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似乎認為他的策略正發揮作用,以色列目前很難感受到停止進一步施壓的必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