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娃娃魚並非單一物種! 最新研究揭示可能多達9種

研究揭示中國大鯢(娃娃魚)可能分為多達9個物種,保護刻不容緩。(圖擷取自San Diego Zoo)

研究揭示中國大鯢(娃娃魚)可能分為多達9個物種,保護刻不容緩。(圖擷取自San Diego Zoo)

2024/10/10 09:35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長期以來,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Chinese giant salamander)被認為是單一物種。然而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極度瀕危的動物實際上可能分為多達9個不同的物種,進一步凸顯了加強保護的迫切性。

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事實上,中國大鯢的「身份危機」並非首次出現。早在2019年,科學家已確認了3個不同的大鯢物種,其中以華南大鯢(South China giant salamander)體型最大,最長可達1.8公尺,並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

關於中國大鯢非單一物種的推測已流傳多年。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瑪爾(Melissa Marr)來自倫敦動物學會。她指出,由於這些大鯢的外觀在「數百萬年」內幾乎沒有變化,單憑外觀難以區分不同物種。因此,研究人員透過基因分析,對不同大鯢族群的DNA差異進行比對,並將這些差異與其他鯢類物種進行比較。

這項研究由倫敦動物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外觀相似的中國大鯢在基因上已分化為至少7個不同物種,甚至可能多達9個。然而,現有數據尚不足以完全確定這一點。

這項發現對保育工作具有重大意義。「作為關鍵物種,保護中國大鯢及其基因多樣性,對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瑪爾解釋道,「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在為時已晚之前,保護這些獨特兩棲動物的迫切性。」

原先的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由於過度捕撈以供食用及棲息地的喪失,野生族群數量急劇減少。儘管已有針對中國大鯢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並未自動適用於新發現的物種,尤其是目前只有4個物種獲得了正式命名。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未命名的物種無法納入國家或國際保育框架,且可能被排除在復育工作之外。」共同作者特維(Samuel Turvey)教授強調:「我們必須集中精力描述這些新發現的中國大鯢物種,尋找倖存的個體,並確保牠們被納入保護法規中。否則,這些珍貴的動物可能在未受到充分保護之前就已經滅絕。」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林奈學會演化期刊》(Evolutionary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