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南極洲新物種「帶狀龍魚」現身! 科學家發出警訊

這張照片展示了兩種南極龍魚,左側的是新發現的「帶狀龍魚」 (Akarotaxis gouldae),右側是牠的近親「裸頭龍魚」(Akarotaxis nudiceps)。雖然兩種龍魚外觀相似,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一些微妙的形態差異。(圖擷取自Zootaxa期刊)

這張照片展示了兩種南極龍魚,左側的是新發現的「帶狀龍魚」 (Akarotaxis gouldae),右側是牠的近親「裸頭龍魚」(Akarotaxis nudiceps)。雖然兩種龍魚外觀相似,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一些微妙的形態差異。(圖擷取自Zootaxa期刊)

2024/09/08 09:4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南極洲西側半島冰冷的海域中,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弗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VIMS)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全新龍魚物種,並將其命名為「Akarotaxis gouldae」,或稱「帶狀龍魚」。這項發現不僅展現了南極洲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凸顯了這個脆弱環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最初,研究人員在拖網捕撈浮游生物時,誤將「Akarotaxis gouldae」幼魚標本當成「Akarotaxis nudiceps」(裸頭龍魚)的幼魚。然而,透過遺傳分析,由VIMS科學家科索(Andrew Corso)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2個物種之間顯著的差異,證明「Akarotaxis gouldae」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他們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動物分類學》(Zootaxa)期刊上。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Akarotaxis gouldae」成魚的兩側有兩條明顯的帶狀條紋,這是區分牠與近親「裸頭龍魚」的重要特徵。這項發現也說明了遺傳檢測在生物分類學上的重要性,同時也突顯了自然歷史收藏的價值。

透過時間校正系統發育分析,研究人員推測「Akarotaxis gouldae」大約在78萬年前從「裸頭龍魚」分化出來。當時南大洋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這個新物種可能在冰川下方的深溝中被隔離,依靠冰川移動帶來的食物生存。直到冰川退去後,這個亞群體才逐漸演變成獨立的物種。

然而,這個新發現的物種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南極洲的龍魚大部分時間都在深水中度過,目前對牠們的了解仍然很少。研究表明,龍魚會在較淺的沿海水域進行巢穴守衛,而幼魚則會在水面的附近活動。加上牠們的繁殖能力有限,以及分布範圍僅限於南極洲西側半島周圍水域,使得「Akarotaxis gouldae」成為脆弱的物種。

南極洲西側半島周圍的水域是國際南極磷蝦漁業的重點捕撈區域,漁船在0到250米深的水域中拖網捕撈磷蝦。由於「Akarotaxis gouldae」的幼魚在淺水區活動,因此可能面臨被漁網捕獲的風險。此外,氣候變遷造成的水溫上升和冰層減少,也可能對牠們的生存造成威脅。

科學家呼籲,在我們更了解南極洲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相互影響之前,應謹慎開採資源,避免對這個獨特的環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