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木星大紅斑比美國更年輕? 最新研究顛覆天文認知

新研究指出,木星大紅斑或在1831年才誕生。(圖擷取自NASA官網)

新研究指出,木星大紅斑或在1831年才誕生。(圖擷取自NASA官網)

2024/06/20 12:34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木星的大紅斑(Great Red Spot),這個比地球還大的巨大風暴,是太陽系中最顯著的天文特徵之一。長期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這個風暴形成於望遠鏡發明後不久,甚至更早。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顛覆了這一看法,指出大紅斑的歷史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短得多,甚至可能比美國還要年輕,可能只有193年歷史。

自17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就開始觀測木星上的這個巨大風暴。1665年,著名的天文學家喬凡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首次報告了一個深色橢圓形斑點,被稱為「永久斑點」(Permanent Spot)。然而,這個斑點在1713年後消失,直到1831年才再次出現,並被命名為「大紅斑」。傳統的說法認為,「永久斑點」只是在某段時間內縮小到無法觀測的程度,然後重新變大。

不過,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19日報導,西班牙巴斯克大學(Universidad del País Vasco)的桑切斯-拉維加教授(Professor Agustín Sánchez-Lavega)領導的研究團隊,對歷史觀測紀錄和現代科學數據進行仔細分析後,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永久斑點」和「大紅斑」可能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風暴,而現在的大紅斑可能只有193年的歷史。

研究指出,早期天文學家對「永久斑點」的描述中,並沒有提到顏色,而現代觀測到的大紅斑則呈現紅色。此外,在「永久斑點」消失的那段時間,即使天文學家使用更先進的望遠鏡觀測木星,也沒有在相同緯度地區發現任何類似的斑點。

研究人員還提出了大紅斑形成的新理論。他們認為,大紅斑可能是其南北兩側區域射流流動擾動的結果,而不是像傳統理論所說的由多個較小的漩渦合併或超級風暴形成。如果這個分析是正確的,那麼大紅斑可能已經接近其壽命的終點,正努力達到200年的里程碑。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並可以公開獲取。重新評估大紅斑的年齡,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木星大氣的看法。如果一個斑點至少從1665年就存在,那麼它很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甚至可能是數百萬年,只是沒有人有能力觀測到它。然而,如果大紅斑真的在1831年才形成,那麼它將比城市間鐵路(1830年)和電腦(1822年)都要年輕。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822年設計的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被認為是現代電腦的雛形。

總之,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大紅斑的歷史及其對木星大氣動力學的影響。這場風暴是否會持續下去,還是將在不久的將來消失,仍然是科學家們亟待解答的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