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疫情防控期間1.8公尺社交距離真相 佛奇認了:無科學根據

前美國「抗疫隊長」、已退休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前院長佛奇坦承,1.8公尺社交距離沒有科學根據。(美聯社資料照)

前美國「抗疫隊長」、已退休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前院長佛奇坦承,1.8公尺社交距離沒有科學根據。(美聯社資料照)

2024/06/04 08:2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2020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迅速公布了一系列防疫指南,其中建議保持6呎(約1.8公尺)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這項措施也迅速被各州政府和企業採納,成為疫情防控的「金科玉律」,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社會運作。然而,近年來,一些官員和專家卻開始質疑6呎社交距離的科學依據。

《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美國頂尖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S. Fauci)在國會聽證中披露,這一規則實際上缺乏科學數據支持。

據報導,早在2020年6月,時任川普政府的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助理部長麥坎斯-卡茲(Elinore McCance-Katz)就曾多次請求CDC提供6呎距離規則的科學依據,並警告這一措施會對病人、企業及整體健康福祉造成損害。她甚至在備忘錄中建議CDC重新審視這一決策或撤回該建議。然而,直到2022年8月,CDC才在部分修訂這一建議。

據報導,已退休的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前院長佛奇,在2024年1月的國會閉門聽證中表示,6呎距離的建議「僅是經驗性決策,並非基於數據」。前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院長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也在私下作證時表示,他不清楚有任何支持這一建議的科學依據。

雖然專家們普遍認為,社交距離措施在疫情初期拯救了許多生命,但這一規則在實施過程中卻帶來了巨大成本。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項研究指出,避免感染武肺病毒的行為變化和隨後的疫苗接種,共同防止了約80萬人死亡,但這些措施並非全部基於科學證據。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經濟學家艾特克森(Andrew Atkeson)指出,美國採用的6呎距離措施特別嚴格,其他國家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建議保持1公尺(約3呎)的距離,這被認為在預防感染方面效果相當。

儘管CDC從未明確說明6呎距離規則的制定者,但根據其發言人說法,這一建議來自於多位專家的研究,其中包括1955年關於呼吸道飛沫的研究。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古特利布(Scott Gottlieb)在其書中提到,川普政府曾反對CDC最初建議的10呎(約3公尺)社交距離,認為這難以實施。

《華郵》指出,6呎社交距離規則對學童的影響尤其巨大,許多學校因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而被迫轉向遠距教學。哈佛大學環境健康專家艾倫(Joseph Allen)指出,當時已有證據顯示3呎距離對學校是安全且更實際的,但這一建議未被採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