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關立法愈發頻繁 前白宮官員:中國低估美國國會力量
前白宮國安會議亞太事務主任麥艾文指出,中國低估美國國會對美中關係的權力和影響力。(彭博)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喬治城大學教授麥艾文(Evan Medeiros)27日在《日經亞洲》專訪中表示,推動美中關係的主要參與者已發生變化,美國國會和中國安全部門發揮更明顯的作用,而傳統上的溫和力量——美國商界已失去影響力。
麥艾文在去年12月發表的「美中關係的新國內政治」報告中,即談到中國低估國會權力和影響力的問題,指「國會激進主義」(congressional activism)為美國對中政策最大的轉變之一,尤其是在過去5年。
他指出,新的激進主義出現在2012年左右,當時國會各委員會開始對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和中興對美構成的國家安全風險,以及中國孔子學院對美國教育體系的影響進行調查。川普執政後開始在其中許多領域採取行動。
2023年1月,由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擔任主席的眾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成立,國會的激進主義提升一個層次。它雖沒有實際權力,但利用聽證會、出訪、調查和政策建議來凸顯有關中國的一系列政策、關切和行動。
這種立法激進主義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在有關中國的立法中使用新的、具創造性的工具,讓中國相關的立法愈來愈頻繁通。其中,最突出的工具就是國會一貫採用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利用該法案通過與中國相關的立法。
例如,在2022年12月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國會就通過「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首次授權為美國對台軍售提供外國軍事融資,包含每年高達20億美元的直接貸款和貸款擔保,以及20億美元的金援。
麥艾文也指出,美國立法者明白,他們可以利用中國來推進長期的國內政策目標。對於民主黨人來說,這是一個向教育和兒童照護投入資金的機會,同時實施產業政策,將資金引導到某些領域。對共和黨人來說,則可以呼籲增加國防開支,推動工業防禦基礎現代化。
相較之下,商業遊說團體的影響力逐漸褪色。企業並沒有一致行動來推動中國政策,儘管波音、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等公司將中國視為其全球業務的核心,金融產業也擬定策略,開發中國40兆美元的資金市場的業務。至於高通和輝達等半導體公司則面臨出口管制,大型科技集團Meta和Google完全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在中國方面,習近平的個人優先事項對外交政策產生很大影響,包括希望加強中共對國家的控制,以避免重蹈蘇聯覆轍,以及他的經濟政策「共同富裕」,還有對國家安全的執著,結果就是中國安全部門的崛起,以反間諜的名義對美國顧問公司進行突襲搜查,並拘留外國企業高管。
由於習近平是中國體制內唯一能就美中關係做出重大決定者,下級官員與美國親中派合作的動機有限。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必然會出現一種觀點,即東方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中共這條路線還為時尚早。美中關係的歷史上充斥著中國崛起的論述,但結果都是北京必須放棄並加以修改」。
麥艾文表示,「中國人似乎難以理解的一件事是,儘管美國的政治體系效率低下,且看似雜亂無章,但美國這個國家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彈性,這是美國民主的巨大優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