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港口貨櫃碼頭案 美成功阻中企得手
里耶卡港是進入中歐的便捷港口。(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2日獨家報導,克羅埃西亞最大港口里耶卡港(Rijeka)貨櫃碼頭興建案3年前初次開標,由中國國營企業得標,令美國大為緊張,旋即展開外交斡旋,成功遊說克國重新開標,阻止中企得手。此事顯示,美方在反制中國影響力深入歐洲上,採取比外界認為更廣泛的策略,而且這是少數從前總統川普延續至拜登政府時期的策略。
據報導,里耶卡港是進入中歐市場的便捷深水港,克國政府3年前公布貨櫃碼頭興建標案,由中國寧波舟山港、天津港海外控股和中交路橋建設等3家國營企業拿下為期50年的興建及營運合約。美國及克國官員透露,消息公布後,華府隨即展開行動,私下透過外交斡旋、解密情報和其他工具,說服身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的克國拒中國於門外,並暗中支持丹麥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A.P. Moller Maersk A/S)作為替代方案。
美方的主張是,克國是北約及歐盟的珍貴夥伴,里耶卡港值得更好的協議。在美國和歐盟雙管遊說下,克國政府在2021年1月取消中企標案,並重新開標,最後由馬士基旗下港口暨碼頭營運商APM Terminals及合資夥伴、克國物流公司ENNA Logic以27億歐元(約905億台幣)奪得特許經營合約。克國海洋運輸基礎設施部長布科維奇(Oleg Butkovic)受訪坦言,「當時(美歐)沒有直接干涉,但確實出現某些訊號,這是很敏感的話題。」
布科維奇又提到,美歐施壓並非克國取消中國標案的唯一原因,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擾亂全球貿易,以及歐盟在前一年通過的限制外國直接投資規範等,都是考量因素。最重要的是,中國標案內容並未保證未來會有多少貨運船行經里耶卡港,克國內部因此懷疑,待新碼頭完工後,中國可能不會積極使用,純粹想防止其他國家使用。
據了解,美國之所以對中企進駐里耶卡港緊張萬分,正是因為北約軍備會經由該港口進出歐洲,而且美國海軍也會在該港口進行船艦保養和維修。時任美國駐克國大使柯霍斯特(W. Robert Kohorst)表示,假如該港口被中企控制,北約和其他國家將很難利用該港口進行物資運送。
報導直言,美國極力阻止中企進駐里耶卡港,讓外界一窺美國官員正採取更廣泛的策略,抗衡北京影響力深入歐洲,這是少數從川普延伸至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在兩位總統任內,美方持續遊說歐洲政府限制北京對其港口、鐵路、電網、半導體廠等戰略基礎設施的投資,最知名案例當屬將中國電信商華為逐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布局,以及去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對德國漢堡港托勒奧特(Tollerort)貨櫃碼頭案的入股比率,從35%降至24.9%,失去決策權。
由APM Terminals和ENNA Logic共同成立的里耶卡通道公司執行長班德思(Koen Benders)表示,貨櫃碼頭正在興建中,預計2025年5月完工,馬士基將是港口的主要客戶。不過,碼頭使用的起重機仍是中國製造,「中國人還是在這裡」。美國官員近期即警告,起重機可能被中國當成監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