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生不如死」擋不住 專家:中國時代已結束

中國人口高齡化趨勢,使中國經濟無望超越美國。(美聯社資料照)

中國人口高齡化趨勢,使中國經濟無望超越美國。(美聯社資料照)

2023/03/04 22:43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近期承認去年其人口開始萎縮,較中國與聯合國預期的提早9年發生。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人口學家易富賢說,該意義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因為這意味中國所有的經濟、外交與國防政策,都是以錯誤的人口數據為基礎。

中國正大舉投資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以抵銷高齡化對經濟的衝擊,然而,這些努力只能到此為止,因為持續創新依賴的是年輕的心智,同時機器人不會消費,而消費正是任何經濟體的重要推力。

以「中國的時代已結束」為標題的文章則指出,中國的式微是漸進的,它可能維持全球第二或第三大經濟體數十年,然而,其式微的人口與經濟力,及其擴張的政治野心間的落差容易產生戰略誤判。中國領導人應汲取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教訓,從不切實際的東升西降與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覺醒。

易富賢投書全球知名評論網站「Project Syndicate」指出,中國官方預測,2049年中國人均GDP有望達美國的50%,甚至75%,而整體GDP可能成長至美國的2倍或3倍。然而,該預期是假設中國人口在2049年為美國的4倍之多。

實際數據截然不同。假設中國的生育率幸運的固定在每名婦女1.1名孩子,2049年其人口約為美國的2.9倍,其人口與經濟活力的所有關鍵指標將會糟糕許多。錯誤的預估不僅將衝擊中國,也會引發地緣政治的蝴蝶效應,最終恐摧毀既有的全球秩序。

標題為「中國的時代已結束」的文章說,人口老化將永久拖累中國的經濟。義大利的經驗顯示,扶老比(64歲以上人口除以15至64歲人口)與GDP增長有強烈的負面關聯性,中位數年齡與64歲以上人口比例亦然。

1950年代,日本的中位數年齡是21歲,美國為29歲,一如意料,日本享有多年較快的經濟增速。然而到了1994年,日本的壯年勞動力(年齡15歲至59歲之間)開始下滑,而美國的勞動人口預計到2048年才會下降。1992年,日本的中位數年齡高出美國5.5歲,其扶老比開始超越美國,不意外的,其GDP增長自此低於美國。

日本人均GDP從1960年為美國16%上升至1995年的154%,然而去年該數據降至46%,並可能降至低於35%。台灣與南韓也因人口年輕,過去50年經濟快速成長,人均GDP從1960年為美國5%,至2014年分別上升至42%、53%。然而因勞動力萎縮,兩國經濟自此停滯難前,人均GDP朝低於美國30%的方向發展。

至於中國,1980年其中位數年齡為21歲,較美國年輕8歲,而從1979年至2011年,其GDP增速每年平均10%。然而2012年,中國的壯年勞動力開始萎縮,2015年其GDP增長已降至7%,去年放緩至3%。

從1962年至1990年,每年平均2340萬的出生人口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然而,即使中國誇大官方數據,去年其出生人口僅956萬人,結果恐導致中國的製造業持續下滑,對美國與其他地方造成新的通膨壓力。

文章說,1975年中國的人口是印度的1.5倍,然而即使中國官方數據誇大,其去年人口14.11億已少於印度的14.17億。事實上,印度人口10年前已超越中國,且至2050年其人口將是中國的1.5倍,而其中位數年齡為39歲,較中國的57歲整整年輕一個世代。

到了2030年,中國的中位數年齡將高出美國5.5歲,至2033年,其扶老比將開始超越美國。從2031年至2035年,中國的GDP增速將開始落後美國,在某一時點,其人均GDP將難以達到美國的30%。如果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地位將被超越,那會是印度,而非中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