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後台海進入關鍵期 專家:美軍威懾拒止至關重要
中國軍方2019年7月間在東南沿海軍演。(路透檔案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將屆,專家分析,20大之後幾年間,時值美軍軍力轉型、裝備更新換代、青黃不接而中國軍力持續攀升的「脆弱空窗」,台海局勢可能進入關鍵期,美國保持足夠強大的嚇阻拒止力,使中國不敢貿然動武,對能否維持台海穩定與和平,至關重要。
「美國之音」(VOA)報導,儘管各種跡象顯示,中國不會在近期對台動武,但自去年以來,美軍軍方和情報界高層相繼指出今後幾年的可能性,其中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去年6月在眾院軍事委員會證時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將發展攻台的能力從2035年提前到202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副局長柯恩(David Cohen)9月間受訪時透露,習已指示解放軍在2027年作好好佔領台灣準備,早於美國預計。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也持同樣觀點,並形容2027年是一項「軍事重任」(military task)。
近年來美國因應中國的挑戰,雖加緊研發大批新型武器,但絕大部分還不能量產服役,像是美國空軍第六戰機代的「次世代空優」(NGAD)計畫,和接替B-2的B-21暱蹤戰略轟炸機,估計2030年代初才能發揮戰力,而規劃中的新世代驅逐艦(DDG-X),預計至2028財政年度才開工建造。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去年報告指出,美國和台灣領導人面臨的威懾挑戰,今後幾年將更嚴峻。報告說,未來5年內,美國計劃汰除一批老舊作戰平台,以打造一支規模更小、更現代化的部隊,對於中國領導人而言算是「機會之窗」,在此期間,美軍的干預能力最弱。
因此,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席美妮 (Melanie Sisson)主張,美國應制定包括外交、經濟、以及軍事等行動在內的全面計畫,向北京明確表示,武力犯台將付出巨大代價。
報導提到,包括兵棋推演等各類研究分析,無論勝負如何,美國涉入台海衝突的代價十分沉重,因此相對於美軍是否有能力保衛台灣,更重要在於,美軍是否能夠維持對中國足夠強大威懾和嚇阻,使共軍不敢冒然動武。
前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傅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前年6月發表專文指出,美國若能讓外界相信,美軍有能力在72小時內擊沉南海所有中國艦艇和商船,則可能有效遏阻共軍犯台。他認為,台海局勢是最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候選者,美國現在需要執行若干不同的投資,並超越國內政治,以達到威懾結果。
長期以來,威懾戰略一直是支撐美軍優勢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迫使對方判斷採取行動的成本遠高於收益,從而決定放棄採取該行動。在台灣問題上,讓中國明白它在台海戰爭中必敗無疑的威懾被稱為「拒止性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另一種威懾戰略「懲罰性威懾」(deterrence by punishment)是指試圖說服中國,使其相信即使獲勝成本也會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收益。
席美妮認為,懲罰性威懾的戰略較為務實,即使失敗,也為美國決策定者保留了選擇權——它既不立即發動戰爭,也不排除隨後決定參戰,保衛或驅逐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