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獎得主密度高 我國這友邦世界第一

聖露西亞駐台大使羅倫(Edwin Laurent)為「諾貝爾獎得主紀念日」致詞,後方畫作左為沃克特,右為路易斯。(擷取自聖露西亞駐台大使館影片)

聖露西亞駐台大使羅倫(Edwin Laurent)為「諾貝爾獎得主紀念日」致詞,後方畫作左為沃克特,右為路易斯。(擷取自聖露西亞駐台大使館影片)

2022/01/23 06:26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但若以人均比例來看,最高的是我國加勒比海友邦聖露西亞。總人口數約18萬人的聖露西亞曾誕生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約每9萬人口就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遙遙超過第二名的盧森堡(每29.5萬人/位)。更巧的是,兩位得主的生日都是1月23日,因此聖露西亞將此日訂為「諾貝爾獎得主紀念日」,每年都進行一系列活動慶祝這項難得的殊榮。

聖露西亞兩位諾獎得主分別為1979年摘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路易斯(W. Arthur Lewis),以及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克特(Derek Walcott),今年的慶祝活動自本月9日開始,主題為「慶祝卓越」,透過影片、講座、獻花圈等活動,共享榮耀同時,也紀念兩位不凡的「聖國之光」。

聖露西亞駐台大使羅倫(Edwin Laurent)表示,大家經常仰賴國力或規模對一個國家或其公民進行排名和評價,不過這兩位非典型的聖露西亞人的成就與影響力,體現了我們可以追求的高度,以及桎梏中解放自我雄心壯志後的樣貌,努力不懈盡可能地超越自我。兩位偉人的生命展現了來自加勒比海或其他小國的人民能跌破眾人眼鏡,追求且至臻卓越,為世界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路易斯生於1915年,他的雙親於20世紀初從瓜地馬拉知名咖啡產地安提瓜移居,當時聖露西亞仍屬於英屬向風群島的殖民地。路易斯18歲拿到政府獎學金,前往我國總統蔡英文的母校之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就讀,成為該校有史以來第一位非裔學生。路易斯1938年成為LSE首位非裔教員,並於1939年起擔任助理講師。1947年他獲聘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講師,成為英國首位非裔講師,隔年以33歲年紀升任教授。1963年起,他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路易斯也曾獲聘擔任加勒比海與非洲地區多國的經濟顧問,包括奈及利亞、牙買加,並在迦納1957年獨立後獲聘為首席經濟顧問。此外,他與千里達與多巴哥獨立後首任威廉斯也是舊識,也為他提供經濟建言。1979年他與美國籍舒爾茲同獲諾貝爾經濟獎,表彰兩人開創性的經濟發展研究,特別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路易斯晚年回到加勒比海,1991年在巴貝多逝世,享年76歲。

沃克特是詩人與劇作家,生於1930年,年輕時學習繪畫,後學習寫作,成為熱愛英語的詩人。他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名背誦莎士比亞詩句的業餘演員,這成為沃克特追求他對文學和詩歌熱愛的動力。沃克特的家庭有非裔、英國與荷蘭的血統,除了反映出殖民地的歷史,也表現在其作品上,並以優雅的手法呈現。沃克特在牙買加完成大學學業後,移居千里達,成為評論員、老師與記者。

沃克特在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背景下探索加勒比海與其歷史,1962年他的詩集開始受到國際關注。1971年他的劇作贏得奧比獎的「最佳外國戲劇」獎;1972年,英國政府授予大英帝國勳章「官佐勳章」;之後,他獲聘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師,並在1981年創立「波士頓劇作家戲院」。沃克特在波士頓大學教授文學和寫作20多年,定期產出詩歌和戲劇的創作,2007年從波士頓大學退休。

沃克特在1992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以書寫殖民主義的殘酷遺緒和在兩個文化圈寫作與生活的複雜性而聞名。當年評審團指出,沃克特不光只有「異國情調」,才使他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沃克特致得獎感言時也描繪了在安地列斯群島生活群像以及其對探索認同的意義。2016年,沃克特成為聖露西亞騎士勳章的首批授予名單之一。2017年3月,沃克特以87歲高齡於家鄉辭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