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北京面臨更大挑戰
〔中央社〕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天在羅馬舉行會議,在20國集團(G20)羅馬峰會前夕要求各國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立場,並宣布印度成為聯盟第21個成員國,在印中關係緊張之際格外受矚目。
印度國會議員蘇吉庫瑪(Sujeet Kumar)表示,中國對印太區域其他國家的態度日趨挑釁好鬥,作為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必須站在最前線捍衛民主價值。目前包括他已有4名印度國會議員加入IPAC,未來數月可望還會有超過10位議員加入。
IPAC為跨黨派的跨國議會組織,串連約250名議員。今天的會議有西藏流亡政府最高行政領導人(司政)邊巴次仁(Penpa Tsering)、流亡倫敦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倫敦負責人馬赫穆特(Rahima Mahmut)等維權人士出席發言,外交部長吳釗燮則受邀視訊發表演說。
共同創辦IPAC的前英國保守黨黨魁史密斯(Sir Iain Duncan Smith)指出,G20顯然不打算討論該拿行為嚴重不當的中國怎麼辦,無視中國的規模、在世界經濟的分量及其對人權的踐踏。身為天主教徒的史密斯也質問,梵蒂岡到底與中國簽了什麼樣的協議,為何不公布、為何在中國的教徒持續受迫害。
他提到,自由世界各國政府基於所謂的「務實政治」試圖在各領域取得「平衡」,並為了氣候變遷、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等議題對北京妥協,但這其實是徒勞,因為中國並無意願遵守任何協議或規範;當民主國家大談戰略,中國正踐踏人權。
史密斯指出,冷戰結束以來,還沒有哪一個政權侵害人權的程度超越北京當局。有幸生活在自由世界的政治人物往往誤以為可與獨裁者或集權政府「講道理」,但事實正好相反。他問,自由世界打算採取什麼行動,避免不講道理的人攻打台灣。
在全球力促各國制定「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Magnitsky Act)的金融家、維權反貪人士布勞德(Bill Browder)今天也出席會議,共同宣布IPAC的新計畫:確保所有G20國家在2023年前頒布人權問責法,建立法律機制,以制裁嚴重貪腐和侵害人權的各國官員。史密斯說,他近日已在英國國會建立跨黨派「馬格尼茨基」小組。
IPAC今天也發布尺寸如信用卡的「勿引渡卡」(Do Not Extradite Cards)。卡片文字說明,持卡人遭中國政治迫害,任何政府配合北京要求逮捕、遣送、引渡持卡人至中國或香港特別行政區,都將遭IPAC網絡所涵蓋的國會問責。
IPAC表示,發行此卡是為了因應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遭北京當局濫用於追捕海外異議分子。IPAC目前具名公布的「勿引渡卡」有37張,實際持卡人則更多,11月起開放各界申請,預計年底前發出逾3000張。
IPAC指出,在聯盟奔走下,自土耳其出逃摩洛哥的維吾爾維權人士艾伊尚(Yidiresi Aishan)近日免於遭引渡至中國;「勿引渡卡」所體現機制已證明能發揮作用。
在今天的會議,來自中東歐前共產國家、對「鐵幕」有切身體會的議員發言特別激昂。其中,立陶宛國會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 ?akalien?)說,她來自在蘇聯時代被打為「人民公敵」的家庭,親人曾是政治犯、被送往西伯利亞勞改,家族有女性因被凌虐而無法生育,如今她因為替維吾爾人發聲而遭中共制裁,「歷史正在重演」,甚至更糟,因為共產集權體制已進化至結合高科技的2.0版。
面對人權和信用紀錄劣跡斑斑的北京,她問,「難道我們要相信中國會遵守氣候變遷相關承諾」,難道各國為了「合作」甘冒集權擴張的風險,她希望並非如此。(編輯:徐睿承)1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