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北京指手畫腳 南早:立陶宛成歐盟對中最堅定批判者
立陶宛人2014年8月3日在維爾紐斯展示巨幅國旗,紀念1989年反蘇聯政權的「波羅的海之路」運動25週年。(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召回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大使。對此,立陶宛政府與國會議員均表達堅定與台灣發展進一步關係的態度,南華早報11日指出,立陶宛已成為歐盟中,對中國最堅定的批判者。
南華早報舉出立陶宛今年先後退出北京領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CEE,17+1)、捐疫苗給台灣、在台灣設辦事處,指立陶宛已成為歐盟中,對中國最堅定的批判者。立陶宛為了台灣與中國外交齟齬,時值該國國會正在討論從白俄羅斯非法入境難民激增問題,以及背後的俄羅斯影響力。
曾多次直言痛批中國、3月遭北京制裁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說,立陶宛經歷過共產政權,「我們會不客氣地回應威脅」,「我們是西方、獨立國家,不會任由中國或白俄羅斯、俄羅斯頤指氣使」。
拉脫維亞的里加史創帝亞大學(Riga Stradins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柏齊納—瑟林柯娃(Una Aleksandra Berzina-Cerenkova)說,立陶宛的作為,有一部份可用拜登政府建立聯盟來解釋,「它(立陶宛)有很好的後盾...它見到事實上,華府比過去10年更支持台灣」。
歐盟對外事務部以及美國國務院對此事的聲明,都展現力挺立陶宛的態度,歐盟甚至表示,「中國與歐盟個別成員國雙邊關係的發展,已經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歐盟整體與中國的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中文網指出,立陶宛親台、遠中其實有跡可循,德國「世界報」9日以聖經故事「大衛與歌利亞」,比喻立陶宛挺身對抗中國,該國副外交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在訪問中指出,2019年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聲援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活動,遭親北京人士反制、破壞,促使立陶宛政府和民間反思北京的影響力,決意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艾德梅納斯說,「立陶宛是小國,靠法律和民主才能持續存在,我們反抗北京對民主和法律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