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真的是小行星撞地球!「2018 LA」隕石分析來歷曝光

小行星「2018 LA」3年前撞擊地球,受到大氣層強烈摩擦後,部分碎片仍成為隕石掉落地面。(美聯社檔案照)

小行星「2018 LA」3年前撞擊地球,受到大氣層強烈摩擦後,部分碎片仍成為隕石掉落地面。(美聯社檔案照)

2021/04/25 00:5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小行星「2018 LA」3年前撞擊地球,受到大氣層強烈摩擦爆炸,其中有碎片掉落地面成為隕石,本月23日發表在《氣象與行星科學》(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的最新研究指出,這顆小行星可能是在2200萬年前,由小行星灶神星(Vesta)分離出來的。

綜合外媒報導,2018年6月2日,重達6噸、直徑約2.6公尺至3.8公尺的小行星「2018 LA」接近地球,由於體積太小,無法反射充足太陽光因此也不易觀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MPC)判定有可能撞擊地球,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算出的機率為30%,相較於其他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機率相當高。

美國太空總署與夏威夷大學共同運營的「小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布預警,在3小時又47分鐘後,「2018 LA」以時速5萬9545公里衝入大氣層,並在非洲南部國家波札那上空爆炸,其中有碎片掉落地面成為隕石,被命名為「Motopi Pan」,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SETI)科學團隊就此展開調查。

研究中重建了「2018 LA」先前飛行在太空時的軌道,發現它源於小行星帶,很可能是在2200萬年前從太陽系質量第2大的灶神星(質量最大的小行星為穀神星)中分離出來的,團隊經由礦物組成分析,研判灶神星在當時受到劇烈撞擊,較小的碎片形成了「2018 LA」,是後來小行星帶內側發生共振,才把它送入撞擊地球的軌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