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疫苗頻傳捷報中疫苗熄火? 外媒分析:三期臨床卡關
中國疫苗原本率先宣布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至今卻宛如熄火般沒有任何數據報告;圖為中國國藥集團旗下藥廠中國生物所研發的疫苗。(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期歐美多款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紛紛傳出臨床實驗顯示有效性達90%以上的捷報,但中國疫苗原本率先宣布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至今卻宛如熄火般沒有任何數據報告;有外媒分析,由於中國境內已長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感染,只能借助疫情嚴重地區做三期實驗,但海外的未知因素無形中拖慢了疫苗研發速度。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廠BioNTech SE合作研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保護效力達95%,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武漢肺炎的保護力也達94.5%,然而中國國藥集團所研製的疫苗第三期臨床實驗雖然在今年6月先後在阿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目前已接種人數超5萬人,然而至今仍沒有實際的數據結果。
唯一的相關說法是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在6日指出,目前已有數十萬人緊急接種國藥集團旗下2款武漢肺炎不活化疫苗(中港稱滅活疫苗),沒有一例嚴重不良反應,「接種後離境人數達5.6萬人,目前無一感染」;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批評,大家公認的是臨床實驗,不是口述舉例,這種舉例的做法「屬於石器時代非科學的做法」,可以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定論。
金冬雁解釋,由於「不活化疫苗」首先要生產大量活病毒,在生產過程中對工人有危險,設備要求也高,要將病毒進行徹底「消滅並取出抗體」後才能做成疫苗,外界可以對中國製疫苗有信心,但目前的問題是「全世界都不知道中國的三期臨床實驗數據」。
有外媒分析認為,由於中國的疫情已經相對平息了數月,臨床試驗只能主要在國外進行,「這很可能影響了研發進度」;且第三期臨床實驗的規模將進一步拓展到數千人至2萬人,研發者將更為精細地評估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這一階段耗時大約3到6個月,且如果全部受試者感染武漢肺炎的人數始終達不到預定的數量,「就無法進行嚴謹的中期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