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年號學問大 日本考慮六大要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日宣布,5月1日新天皇將即位,新年號(元號)於4月1日公布。(美聯社)
〔中央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日宣布,5月1日新天皇將即位,新年號(元號)於4月1日公布。日本政府提早公布年號這是首例,取年號有六大要件,學問相當大。
安倍4日在記者會上宣布新年號於4月1日公布,是一則大新聞,因為年號更改也攸關民生,如官方或民間的電腦系統需進行改年號標示的調整。先前有民調顯示,逾8成5的民眾希望政府提前公布新年號,方便準備。4月1日也是日本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日。
日皇明仁是第125代,1989年1月8日即位,2016年8月表明想要生前退位。上一次日皇生前退位是1817年。2017年6月國會通過允許僅限一代天皇退位的特例法,2018年12月8日內閣會議決定,明仁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5月1日即位為新皇。
天皇即位取新的年號,稱為改元。根據日本1979年施行的元號法,只有在皇位繼承時才能改元。取年號有六大要件,包括符合國民心中理想的好詞、漢字兩字、易寫、易讀、未使用過、非通俗語。
年號是表示君主在位期間的紀年方式,歷史上最早的年號是漢武帝(公元前141年至前87年在位)使用的「建元」(前140年至前135年)。受中國影響,朝鮮半島的新羅於6世紀、日本於7世紀中葉、越南於10世紀開始用年號紀年。
日本最早的年號是645年的「大化」,現今的「平成」是第247個年號。這些年號都出自中國經典,排行前10大是尚書、周易、後漢書、昭明文選、漢書、晉書、舊唐書、詩經、史記、藝文類聚。
其中使用的漢字次數依多寡排序是永(29次)、天與元(27次)、治(21次)、應(20次)、正長文和這四字(各19次)、安(17次)。
以前曾因天災、疫病等發生而改年號。如德川幕府末期的孝明天皇(1846年至1867年在位)時曾於17年間改了6次年號。平安時代(794-1185)曾因哈雷彗星接近憂心會引起天災地變而改年號。此外,年號也曾取4個字的詞,例如749年取「天平感寶」。
自明仁2016年8月表明想生前退位以來,多家媒體報導「平成」年號制訂的過程。
1988年9月19日昭和天皇(裕仁)吐血後歷經一晚,20日清晨首相竹下登(1924-2000)詢問內閣內政審議室長的場順三的意見。的場表示,已在研擬年號。
最後階段是由東洋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專家各一名,各提一方案,是「平成」、「修文」、「正化」這3個。提出「平成」的是東洋史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本達郎(1910-2001),取自史記五帝本紀的「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的「地平天成」。
在公布新年號的記者會前,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請書法家、總理府職員河東純一用毛筆寫出「平成」兩字,小淵帶著墨水未乾的這張紙裱好框,在記者會上公布。
由歷史與元號研究會編撰的「日本的元號」一書記載,1989年1月7日上午6時33分,第124代昭和天皇逝世。上午10時起舉行新天皇即位儀式,皇太子明仁即位為天皇。下午1時起,在首相官邸(行政中心)開會討論新年號,從三個方案中選出「平成」。
下午1時20分,小淵到國會聽取作為國民代表的參眾議院議長的意見。下午2時10分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決定新年號是平成,下午2時35分向民眾公布。1989年1月8日凌晨零時,前後64年的昭和時代結束,平成時代開始。
日本人習慣用年號來表達,知名的歷史事件如大化革新、應仁之亂、明治維新等都用年號標示,媒體報導也習慣用年號表達。
外籍人士在日本生活,辦理證件等,在填寫文件時也會面臨生日或搬遷日是昭和幾年或平成幾年的情況。昭和元年是1925年、平成元年1989年。昭和的日語發音Showa、平成是Heisei,年號的英文代號分別是S、H。今年是平成31年,可寫成H31。
一種說法是,當初從「平成」、「修文」、「正化」當中要選一個新年號時,修文和正化的日語發音英文字母開頭與昭和一樣都是S,因此被排除。
最近報章雜誌常看到「平成最後」一詞。1月2日民眾到皇宮賀歲,媒體報導這是「平成最後」賀歲。百貨公司等新年大拍賣也說「平成最後」大拍賣。
元號法沒規定年號必須取自中國經典。日本財團會長(竹世)川陽平認為,日本人擅長創新詞,尤其是明治維新後翻譯歐美出版品,創出許多新詞,像是文化、法律、民族、宗教、經濟、時間、空間等詞,因此新年號不必取自中國經典。
有些日本媒體報導個別民眾想取的新年號,結果出現了「真和」、「和相」、「開明」、「圓友」、「明清」、「協安」等詞,彷彿是對新時代許下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