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挖出恐龍化石 證實為白堊紀後期中型暴龍
日本研究團隊今天證實,2016年在北海道發現的化石為暴龍尾椎骨化石。圖為德國柏林博物館展示品。(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過去曾於占地865平方公里的蘆別市挖出恐龍化石,研究團隊今(20)日表示,對該化石進行分析後,認為這是1隻身長6公尺中型暴龍的尾椎骨,生存在距今8980萬年至8630萬年的白堊紀後期。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於1986年在福島縣廣野町發現第1塊恐龍化石,而後北海道大學在2016年發現9公分長的暴龍尾椎骨化石,參與研究的副教授小林快次指出,這塊化石係在距今8980萬年至8630萬年的白堊紀地層中被發現,白堊紀橫跨8000萬年,距今1億455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
小林快次表示,研究團隊與三笠市立博物館攜手合作,用科學儀器解析化石,瞭解其構造與外觀,推側它是1塊身長有6公尺的中型暴龍尾椎骨,目前世界各地在同樣年代的地層中,發現的暴龍化石數量相當稀少,這塊化石將有助了解暴龍演化過程。
研究團隊提到,暴龍在白堊紀初期出現時,身長只有3公尺高,但到了白堊紀末期卻擁有12公尺的身長,科學界目前尚未明瞭其體型逐漸變大的原因,因此會繼續進行研究,此次發現的暴龍尾椎骨化石從23日開始,會在三笠市立博物館開放展示。
北海道大學在2016年發現9公分長的暴龍尾椎骨化石,參與研究的副教授小林快次指出,這塊化石係在距今8980萬年至8630萬年的白堊紀地層中被發現。(圖擷取自北海道大學)
研究團隊與三笠市立博物館攜手合作,用科學儀器解析化石,瞭解其構造與外觀,推側它是1塊身長有6公尺的中型暴龍尾椎骨。(圖擷取自北海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