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新鄉土的延續 - 第十二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2之1

2016/11/28 06:00

圖◎幾米

時間:2016年10月8日下午2時半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平路、陳芳明、梅家玲、楊照、楊翠(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攝影◎陳逸寬 圖◎幾米

會議開始,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收到四百九十二件來稿,由丁名慶、何致和、李桐豪、李維菁、童偉格、黃麗群、葉佳怡、鄭栗兒等八位委員分四組進行初審,選出四十篇進入複審。初審委員得以不限篇數,推薦心中值得進入決審的篇目,複審時參與計票。再由複審委員郝譽翔、陳雪、蔡逸君共選出十四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公推陳芳明為主席,五位評審針對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楊照:三、四年前,我來參與評審時就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林榮三文學獎,尤其短篇小說,有一項成就與貢獻,即是推動了新鄉土的寫作。這十四篇參賽作品中有幾篇仍延續這樣的傳統。不過這一次也出現較多散文化的小說,不知道是否是新的潮流?閱讀時可以感覺到年輕一輩寫小說的「基本標準」在移動。若依我個人偏好,我樂見這樣的移轉──在台灣,有一段時間「想得獎絕對不能寫實」。慢慢地,新鄉土寫作回歸寫實的關懷,但其寫法仍然是不能寫實的。這一次相對散文化的參賽作品,可以感覺到小說與現實之間出現新的連繫,雖然難免有些地方不小心會流於流水帳,畢竟一旦太散文化,就無法經營太多情節;但文字跟情感的掌握,大致都到達了一個高度。

楊翠:我認同剛剛楊照提到的「散文化」趨勢。整體來說,這批作品的情節張力是比較隱藏的,沒有那麼大的起伏,喃喃自語的文字頗多;另個角度來看,細節與感官的描寫,在這十四篇參賽作品中特別鮮明,特別是強烈的「味道」。其次,文字都具有詩的質地──有的是好的,有的不見得是好的。在主題上,則偏向死亡,孤獨,疏離或者崩毀,即使是超現實小說,仍具有現實的崩毀感,讀來較屬於寒色調語境,整體而言都傳達得不錯。

平路:這一批參賽作品整體水準不錯,題材多元,有科普,歷史,挑戰極限運動等。如此細膩經營,可能是林榮三文學獎在短篇小說獎項累積的成果,使參賽者願意用心經營推敲,能更逼近內心真正想寫的故事。若扣一點大的趨勢來講,可以感覺到原先有很多賣弄、浮誇、炫奇的小說技巧,漸漸地,也有點像台灣社會,漸趨精準沉靜內斂,試圖在小空間中找出踏實方向。也許文學反映台灣現實,使我們更知道文字可以表達和到達的極限。無論寫孤獨、內心世界、城市周圍的生活,內斂的本質使作者回到文字能表達的,並盡力去表達,用文字勾織出各種想像。我讀到了那份沉穩的力量。

梅家玲:讀這批小說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創意,或希望在題材與書寫手法上有所突破之處。哪怕寫的不外乎一些永恆的、普遍的主題,包括記憶、生死、感官、性別認同等,但即便處理性別議題,都能讀到作者以新的張力模式,將它刻意突顯出來;感官記憶等主題也是如此。只是這樣一個看似令人欣喜的現象,有時候卻過猶不及──作者不見得能把具有新意的故事說得很有說服力,或是很完整。不少開頭很吸引人的小說,讀到後頭卻若有所失,沒有真的被說服,稍感遺憾。不過,作者們努力在既有題材中推陳出新,經營文字,組構情節,發揮想像力,都是非常可取的。

陳芳明:讀這一批作品,首先覺得,也許因為電腦打字或臉書使用習慣的影響,有些藝術的經營慢慢被稀釋掉了。其次,「說故事的技巧」被放下了,散文化的書寫抬頭,雖然這些篇章也包含了很多「故事」。再者,文學獎是一個角逐的場域,參賽者應該把自己的作品再看過一次──裡面實在有太多錯別字。我當然覺得新鄉土或者後鄉土的書寫潮流還沒有過去,新鄉土不同於1970或1980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把城鄉的疆界都突破了,而且語言的使用讀來都很活潑,包含大量網路語言。我從來不覺得文學會死掉,這從參賽作品將近五百篇就可以知道。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投票,不分名次,各圈選四篇,結果為:

三票作品

〈三分之二的松鼠〉(平路、陳芳明、梅家玲)

〈虛掩〉(平路、陳芳明、梅家玲)

〈禱告〉(陳芳明、梅家玲、楊翠)

〈身為女人〉(陳芳明、楊照、楊翠)

二票作品

〈紙月亮〉(楊照、楊翠)

〈襯衫〉(楊照、楊翠)

〈雪點〉(平路、梅家玲)

一票作品

〈小說考〉(平路)

〈東方神起〉(楊照)

○票作品

〈新兵生活教練〉、〈自旋〉、〈鯨魚來到港鎮的那一天〉、〈盆栽〉、〈坤兒〉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接下來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作品發表意見。

一票作品

〈東方神起〉

楊照:這篇是本屆最像新鄉土小說的寫實作品,很具有台灣現實性。它基本上是一個「怪現狀」,把台灣商業、宗教、各種不同人際關係統合在一起,讀起來很順,顯見作者有一定經營功力。全篇分為兩段、各有重點,透過一個女性角色貫穿。相較其他散文化的作品,這篇在小說性和情節性上,是很突出的。尤其要在這麼短的篇幅,把那兩個事件都交代清楚──雖然後來有些東西又顯得太清楚了。但透過作者的精確濃縮,可以顯現非常明白、且帶有同情的社會觀點。

陳芳明:我很佩服這個作者常可以創造一個句子,又帶出另外一個句子,想像力非常豐富。不過,儘管文字非常活潑、前面的「怪力亂神」寫得很棒,但後面那段很難說服我。

平路:讀起來不夠精準,但有些段落很有意思。若能重新讓整篇小說更有結構感一點,就會寫成了。

楊翠:作者太聰明、太張揚了。如果再收一點,會更好。

梅家玲:作者喜歡玩很多花樣,讓讀者眼花撩亂。感覺有點林宜澐或王禎和的路子,帶點笑謔,語言充滿跳躍想像。

楊照:如果只寫前面那一段,就已是一篇很精采的小說,說不定就能得獎。

〈小說考〉

平路:我不堅持此篇,它有很多非常明顯的缺點,包括結尾。但我想了一想還是把它放進首圈四篇中。因為它結構很有趣,藉由「小說評審會議紀錄」把歷史故事的多重可能給引出來,其交織與辯證比較少見,是其新意。但有一些細節處理得太輕率,未經過沉潛。

陳芳明:我們讀小說時,如果有一個具體的名字出現,聯想力就會被牽制。這一篇挑選台灣1930年代文學史上的作家如吳濁流等人來當評審,我很難想像──就像李喬的《寒夜三部曲》,第二部用真實人物去寫,反而失去想像。

楊翠:這篇小說中的徵文比賽,徵的應是「論述文」,但評審委員都是小說家,而他們所爭論的重點,則是該篇作品是否合乎史實,這看起來是作者設計上的漏洞。照理說,評審應該去討論作品是否精采,而不光討論作品合乎史實與否。

楊照:這篇滿好玩的,但是作者不夠勇敢,如果難度要更高,應該完全偽裝成評審會議紀錄的形式寫小說,才更有趣。

二票作品

〈紙月亮〉

楊照:這是十四篇參賽作中讀起來最令我心虛的。我不要假裝我完全知道它在講什麼。因此讀這篇小說,確實會變成不一樣的標準,因為它給你那麼多你不懂的東西,比方小說中不斷描繪、堆積的那個叫做「涅槃」的電玩遊戲;儘管如此,我卻仍然可以理解:人在那樣的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說,作者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高的。這有點像是二十多年後,出現了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的新時代版,兩篇都把人進入特定時空後,該時空給你的感情上的挑戰,處理得非常「真實」。不過,這篇有個問題:它描述的電玩遊戲有很多漫畫或電影等流行文化的影子。另外就是整篇小說非常零碎,但那個「人」是在的,哪怕我們根本分不清楚他是男是女,他「存在」的方式就是跟我們現實存在的方式非常不同。能用文字寫到這個程度,我想,我必須投降。

楊翠:這篇寫得很好呀。除了提到「電子桃」的部分不太清楚,裡面處理了數據化、廣告效益、在虛擬空間中,看見自己愈來愈壯大等現象,讀來像是一個未來小說,但現實感十足。作者也著力「虛構」和「現實」的辯證,比方把「涅槃」改寫為可以被設定的、遮蔽於現實之物,這些部分都處理得很好,有滿深的反思跟批判。哪怕我們面對網路的現況,還不到它寫的地步,我都已經看得有點雞皮疙瘩,彷彿一個逼在眼前的未來世界,離現在只有一線之隔。

楊照:這篇小說對社會的批判非常幽微,卻又表現得很清楚──你不是不知道你所置身的世界,背後有一個巨大的商業利益在控制你,但你仍得試著去尋找某個你必須尋找的東西。這是對人的一種新的存在的挑戰。此外,作者所使用的破碎形式,可以說是取巧,但跟小說要表現的內容也是相符合的。

平路:這篇小說有一些段落我看了非常喜愛,包括它提到的備份、權限、未來的人活著會是怎樣的面目等。只是那些非常好的部分散落在各處。如果小說的本質之一是讓我們閱讀時可以擁有串起所有線索的快感──比方小說中「尋找燈塔」就處理得比較像日劇,沒能跟《燈塔行》原典有更多串連。我覺得通篇可以更有經營感一些。

楊照:在那個世界,有可能因為要去找燈塔,才接觸到《燈塔行》,那可視為僅僅是破碎經驗中的一部分,不一定需要更多串連。

平路:但作者使用了納京.高的〈Paper Moon〉和《燈塔行》,似乎意圖將過往的懷舊情調與未來牽連一起。如果能多一點鋪陳,我們讀起來會不會更有滿足感?譬如《1Q84》裡的「月亮」就是有所勾連的。這一篇容易「有尾無頭」或「有頭無尾」。

梅家玲:乍讀這篇,也想到〈降生十二星座〉,駱以軍同樣試圖處理出入虛實之間的經驗,但〈降〉有一個扎實的內在嚴謹結構。這篇則是每一段都很有趣,穿梭遊走於各種時空想像,但缺乏了結構性──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駱以軍該篇的精采,除了開拓新的電玩題材,還因為它有一個核心的關懷。

楊照:但那時候的電玩,比現在要簡單得太多了。我反而覺得這篇有非常明顯、串起所有破碎的主題線:即作者拿來當題目的「紙月亮」──「紙月亮」明明只是布景、是假的東西,但他們面臨的困境卻是「假的」東西比「真的」還要有吸引力。於是當涅槃停擺,他們唯有去東北角找到燈塔,才能重新連上涅槃。因為已經習慣生活在有涅槃的世界,當被迫回到現實,他們承受不了。就像,當你習慣電玩世界,回到現實,竟覺得世界變為「灰色」。如果納京.高的歌問著:「為什麼要迷惑於假月亮?」這一篇所寫的則是:一旦沒有那個假月亮,真的月亮我們是承受不了的。(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