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農民:以石為界 自古就常見

劉男種植的茂谷柑噴碳酸鈣(圖右),與相鄰果園(圖左)的果樹,外型相差甚大。(記者張瑞楨攝)

劉男種植的茂谷柑噴碳酸鈣(圖右),與相鄰果園(圖左)的果樹,外型相差甚大。(記者張瑞楨攝)

2023/02/22 05:30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劉姓茂谷柑果農,與相鄰果園以大石頭為地界,法官認為此「非明顯可區隔之界線」。不過,「以石為界」確是從古至今,最原始的界線地標,至今在許多山坡地、交通或施工不便之處,仍可見以大石或以土墩為界的例子。

不信會不小心剪超過

苗栗縣卓蘭白布帆一名果農指出,果農或包商、採收人,對果園的界線很敏銳,得再三問清楚才會動手,「怎麼可能剪超過」?台中市高姓果農則說,如果沒有河流、道路、田埂等既成界線,「我們的祖先,都是堆石頭、土墩」來辨認地界,主因是大石頭、土墩很難移動,還有人用石頭堆成階梯狀,如此更難移動,還能當道路、採收動線。

至於水溝或種樹為界,果農說,水溝會改道,尤其是天然的小水溝,很少人以溝為界,種樹則易引發爭端,因為樹枝會越界,種植的一方要退縮種樹,容易失去界線之效而不被採用,現行最普遍的作法是設圍籬,或鑑界釘樁(土地界標),另外,坊間有墓碑、墳地為界之說,但自己未曾見過這種界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