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虛擬貨幣犯罪新溫床 警列打擊重點

表格

表格

2022/03/31 05:30

〔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虛擬貨幣成為現今投資重要標的之一,有不肖份子利用虛擬貨幣投資為詐騙手段,另外,也有利用來作為洗錢及收取贖金的新工具,儼然成為科技犯罪的新溫床。虛擬貨幣因為其隱匿性高,讓檢警在溯源追查上難度更高。

警方表示,虛擬貨幣不只會遭詐騙集團利用,現還有很多犯罪行為都以虛擬貨幣作為贖金,其中最知名的案件,就是二○一五年香港籍富商黃坤在新北市新店遭綁架,犯罪集團當時要的贖金就是「比特幣」,歹徒不勒索實體現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虛擬貨幣具有「匿名性」,司法單位溯源追查難度增加。

新北市刑大表示,除詐騙外,犯罪份子還會將騙來的贓款洗錢成為虛擬貨幣,並將虛擬貨幣存在實體硬碟或移動裝置上,犯罪份子只要將硬碟帶走即可,不需要帶一大堆現金,更沒有編號能供警方追蹤。

警方還說,除了實體硬碟,雲端硬碟更是存放贓款的好處所,連攜帶、藏匿都不需要,讓警方在溯源追查上更為不易。

對犯罪者來說,隱匿名是最好的保護傘,但警方仍是有辦法透過科技偵查技巧,進行破解及查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