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教化判免死 「在監嘴臉毫無悔意」
竹監獄副典獄長鄭秉先。(資料照)
〔記者蔡彰盛、王俊忠、王捷/綜合報導〕許多廣受矚目的社會重大命案,常因法官認定被告「有教化可能」,就判決免死,備受人民詬病;針對所謂「教化」,新竹監獄副典獄長鄭秉先昨沉痛指出,很多殺人犯幾乎都是「裝出來的」,得知逃過一死後,在監獄仍是那張嘴臉,毫無悔意,對社會或是對被害人家屬來說,根本就是二度傷害。
竹監獄副典獄長:法院的標準不具公信力
鄭秉先昨以他多年獄政經驗觀察,殺人犯抄經書、信教,然後告訴法官自己已經洗心革面,實在太抽象,這種人的演技超好,一旦談到賠償被害人家屬,就一定推託。
他建議,法官應以被告是否積極尋求被害人家屬的原諒,來代替「有無教化可能」做為量刑標準。他說,很多被害人家屬的心情始終無法平復,是因許多殺人犯連一句道歉都沒有,更沒有賠償。
鄭秉先說,法官對殺人犯的量刑,會依犯罪情節是否重大、有無教化可能,但其認定很主觀,殺人犯有無教化可能?也不是很有公信力,連第一線的獄政人員,都不敢說受刑人出獄後「是否已經教化」,法官憑什麼說他們「可以教化」?
他認為,很多原本被判無期徒刑的殺人犯,經過二審認為「有教化可能」,就獲改判有期徒刑,但很多被告幾乎都是「裝出來的」,他們逃過一死後,在監獄仍是那副嘴臉,完全毫無悔意,這對社會或對被害人家屬都是二度傷害。
受害家屬、社會被二度傷害
鄭秉先說,台灣並未廢死,但槍決的死刑犯很少,「用一個不確定的東西(指是否可教化)來判生或死,一點都不具公信力!」
判死不槍決 死囚也煎熬
鄭秉先認為,等待執行死刑的受刑人,在監獄裡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對獄方更是負擔,有的死刑犯認為,「反正要死了,何必遵守規定!」在獄中不甩管教,成為負面教材。
反廢死後援會全國總召陳正育昨晚呼應「鄭秉先說得好!」第一線最接近死刑犯的就是監獄的管理員,如今連副典獄長都點破,那些被告的悔過態度是「裝出來的」,台灣這群高官、法官是否應該親自接觸一下死刑犯?才能有真正認識。
台南湯姆熊殺童案中,被害人的姑姑方珮綺認為,鄭秉先說得很好,她認為曾文欽就是裝病才逃過死刑,很多犯人是為了逃過死刑才裝病,有正義感的法官越來越少,法官「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建議法務部做近5年的民調,看看人民對判決的信任度,讓法官走出象牙塔,重拾正義感。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