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遊客爆量衝擊珊瑚生態 海委會:明年7月31日前完備海保法子法
海委會進行小琉球海域保護區生物調查。圖為軸孔珊瑚。(圖由海委會提供)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屏東縣小琉球遊客爆量衝擊珊瑚生態,海洋委員會等單位遭監察院糾正,海委會表示,今年在小琉球管制人流已見成效,將運用海洋保育法第14條,將珊瑚納入應保育對象,且在一年內兩階段完備海洋保育法11項子法,加強對海洋生態系的監控與執法。
遊客衝擊小琉球、墾丁、東北角等海域的珊瑚生態,尤以小琉球珊瑚覆蓋率全台最低,招來關切。海委會副主委黃向文指出,小琉球面積小,搭船只要15分鐘即可抵達,加上民眾喜愛觀賞海龜,遊客人數其實跟墾丁不相上下,但墾丁幅員廣大,相對衝擊小,珊瑚覆蓋率還有3成以上。
她援引調查數據說明,小琉球非浮潛區的珊瑚覆蓋率為7至32%,浮潛區為0至6%,顯示浮潛區珊瑚覆蓋率受到遊憩踩踏等壓力而偏低。
海洋保育法已於7月31日公告,海委會7月間起即協調各單位設置監測站,展開人流管制,黃向文表示,遊客人數已經大幅減少,加上與屏東縣政府合作進行基礎調查、宣導教育,民眾生態意識提升,且2021年起與學術機構及屏東縣政府推動珊瑚復育與移植計畫,小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已從7%增加至14%,涵蓋率倍增,已有緩步改善趨勢。
海委會強調,自海保法通過,將運用海洋污染防治法檢討現行「海域環境分類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就珊瑚礁海域研擬更嚴謹的營養鹽含量管理規定。
另外,運用海洋保育法第14條,將珊瑚納入應保育對象,加強對重要海洋生態系的監控與執法,主動進行重要海洋生態系承載量評估,繼而公告應管制事項。
黃向文說,海保法公告後,海委會即著手研訂各項子法,預計於一年內分兩階段完備11項子法,過程中除了專家學者,也會邀集漁民、原住民等一起討論,希望明年7月31日前完成目標。
杉福測站珊瑚復育。(圖由海委會提供)
志工舉辦淨海活動。(圖由海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