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網路公開冤家個資、PO誹謗文被判賠 律師這麼說

律師江信賢。(圖:江信賢律師事務所提供)

律師江信賢。(圖:江信賢律師事務所提供)

2024/08/25 23:59

相關新聞請見︰

和解後仍PO網文攻擊1年多 挑釁男判賠軍官90萬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律師江信賢指凡是有關自然人的身分資料,都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保護範圍,不論是公務或非公務機關,違法蒐集、處理及利用他人個資,均屬不法侵害他人的人格權,可能面臨5年以下牢獄之災;民法也屬於侵權行為,必須負擔損害賠償責任,得不償失。

所謂個人資料,依個資法第2條規定,包括姓名、生日、國民身分證號、護照號碼、特徵、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犯罪前科、聯絡方式、財務情況、社會活動及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該個人的資料。

江信賢表示,本案行為人僅因私人細故之不滿情緒,於無正當理由下逕行使用他人姓名、職業、電話及照片,明顯違反個資法相關規定,加上近年來實務對於違反個資行為的處罰愈趨嚴格,甚至民事損害賠償認定也趨向高額,行為人此舉實不明智,得不償失。

江信賢認為,民眾固然可以在臉書或其他通訊軟體發表不滿或喜怒哀樂等諸多情緒,不過,除非與公共利益有關或有法定原因,否則,不當揭露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出他人的個人資料,都有觸法之虞。當有可能揭露他人個資的情況,不論是圖片或文字,務必適當遮掩、馬賽克或有其他避免他人可以辨識出當事人資料的作法,可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才是合法的作法。

對於媒體針對有關公眾利益的個人資料部分,是否可以適度揭露?江律師說明,例如政治人物處理公共事務、詐騙集團某某公司涉及吸金犯罪、公司負責人是何人,這當然可以揭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