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詐騙再轉型 偽裝買家向賣家索取個資、要求匯款
假買家詐騙話術。(記者姚岳宏翻攝)
〔記者姚岳宏/台北報導〕政府全面防阻詐騙,運用各種手段介入,讓民眾盡可能不要接到詐騙電話,歹徒因而將以往亂槍打鳥針對「買家」行詐,改為在網路尋找「賣家」進行詐騙,佯裝為假買家,透過臉書等平台與賣家接觸加LINE,再以「網路電話」或「境外門號」佯稱銀行客服人員致電賣家,以協助認證簽署協議為由要求匯款、轉帳;警方提醒務必多加查證,勿點擊不明網址連結及提供個人資料,避免遭詐。
刑事警察局指出,新北市年約30歲的葉姓女子,日前在臉書Messenger收到買家私訊欲購買刊登在marketplace的商品,對方表示在蝦皮購物進行交易較有保障,葉女便前往開立新賣場,並將商品連結傳給對方買家。
沒想到該買家稱「無法下單且帳戶遭凍結」,傳送蝦皮購物LINE客服給葉女,由於葉女對新系統不熟悉及慌亂下,只得加入假買家提供的假蝦皮LINE客服,假客服人員表示因她「尚未開通認證」無法使用賣場,需提供個人銀行帳戶資訊。
隨後接到假銀行客服來電表示欲「協助認證、解除錯誤」,要求葉女操作網路銀行進行匯款,並表示認證完成後會退回款項,葉女不知情依對方指示匯款後,再也聯繫不上假買家及客服人員,才驚覺遭詐騙。
刑事局表示,去年5月開始,針對「+8860-8」開頭之境外來電進行全面攔阻、12月起針對「+號」開頭之境外來電,導入語音警示等防詐措施,透過減少民眾接觸詐騙電話方式,降低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案件發生,去年第四季與第一季相比,明顯呈現大幅下降趨勢,今年1月迄今,已數週無高風險業者(賣場)經刑事警察局公告,顯示防制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有初步成效。
警方說,以往解除分期付款詐騙,主要因電商或物流公司外洩民眾個資及消費紀錄所致,詐騙對象為買家;惟由於前開防詐措施,刑事局觀察自去年8月起詐騙集團逐漸將詐騙對象轉移至賣家。
警方提醒,一般來電顯示不會有+號,如看見來電顯示開頭帶「+」號的「境外」來電號碼或假冒銀行人員之LINE網路電話來電,卻自稱「國內」銀行客服人員,請務必小心查證;於電話中聽到「訂單錯誤」、「賣場未簽署金流協議」、「三大保障」、「賣家身分認證」等關鍵字,皆為詐騙集團慣用之詐騙話術,有任何問題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