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人處遇專業化 矯正署:朝向「智慧監獄」規劃
矯正署副署長楊方彥於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時強調,矯正署近年加強對詐欺、毒品、精神疾病、高齡等類的收容人做專業化處遇,也規劃推動「智慧監獄」。(記者張家睿攝)
〔記者陳璟民、林慶川/綜合報導〕法務部、矯正署近年改革受刑人在監獄的處遇措施,矯正署副署長楊方彥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時,強調除了監禁受刑人,還思考怎麼去改變他,傳統「應報監禁」已經走向「復歸教育」,這幾年針對詐欺、毒品、有精神疾病、高齡等類的收容人做專業化的處遇,也朝科技化、智慧監獄來規劃及推進。
楊方彥表示,近年詐騙案越來越多,詐欺犯有年輕化的情形,為了實現公平正義,矯正署會從實審核他的假釋,包括犯罪所得有沒有清償?跟被害人有沒有和解?都會列為最重要的指標。
楊說,矯正署針對毒品犯進化相關處遇管理,引進更生保護系統,還有衛生福利部、勞動部或民間團體、學校等資源來協助矯正機關;矯正署也盤點全國的矯正機關在精神疾患受刑人的收置量,尤其是台中監獄,會再擴大;至於高齡收容人除了該有的教化、處遇,因慢性病或年紀老化,生活設施甚至比較屬於老人使用的設施,都要去強化。
楊芳彥強調,矯正署貫徹法務部長蔡清祥說的「科技化的法務部」,監獄朝「智慧監獄」來規劃,科技監控設施持續進行;另一方面也貫徹社會關懷,矯正機關強化跟鄰里的互動,就現有資源去敦親睦鄰,可能提供貧困學子獎助學金、支持經濟弱勢家庭,或認養公園、道路。
楊提及,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很嚴峻的時候,世界各國的監獄感染率很高,甚至發生暴動,只有我國的矯正機關堅守零確診,到去年四月廿一日才有第一個確診病例,當時是配合政府的減災計畫,監獄管理措施用與病毒共存的模式,才有第一例發生,而在將近三年的防疫期間,矯正機關同仁真的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