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辯、宣判法官不同人 司法院火速開發防呆機制
司法院開發判決書系統防呆機制。(記者吳政峰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最高行政法院接連在12天內,抓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有兩筆判決書上的法官名字,與參與言詞辯論的法官不同,法院組織不合法,廢棄發回更審。雖然北高行解釋是誤載,但此低級錯誤已讓司法威信蒙塵,司法院痛定思痛,火速開發防呆機制,只要言辯與判決的法官不同人,系統就會跳出告警訊息,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預計下星期上線。
為了杜絕政治黑手等不當勢力干預審判,訴訟案件必須隨機分案,而依照「法官法定」原則,收案法官若無法在言詞辯論期日參與開庭,須委請其他法官代打時,則最後做成判決的法官,必須要和參與言辯的法官是同一人,才符合實質且直接審理的精神,此為審判程序的基本概念,但北高行卻接連爆出兩件法官不同人的烏龍,糗遭發回更審。
實務上發生法官名字誤載狀況,通常是法官突於言辯庭請假,請同僚代理出庭,已預打書狀的書記官不察,未更正就繼續製作筆錄,而之後製作正本,法官簽名時也沒注意就瞎簽,一連串的錯誤,造成違法判決;另外,書記官製作判決正本,誤打法官姓名的狀況,也是其中一類。
過去上級審遇到這種情況,只要不影響判決結論,多僅通知下級審裁定更正即可,不會刻意廢棄,此次最高行特地兩度揪出北高行的失誤,不留情面發回更審,顯示其對程序與審判外觀公正性的重視。消息傳到司法院,引起院長許宗力重視,下令盡速設計防呆機制,避免再度出包,影響司法信譽。
司法院將在製作判決書的審判系統內,植入告警程式,只要法官或書記官進入製作判決書正本階段,一按下儲存檔案鍵,軟體就會自動偵測參與言辯與最後做成判決的法官姓名是否一致,若無異常,即可順利存檔;反之,若兩邊的名字不相符,系統將跳出告警訊息,要求確認正確性,提醒法官或書記官注意。司法院正在測試程式的正確性,若無需要除錯修正之處,預定下星期就可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