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憂人身安全受威脅 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個資完全保密
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說明司法院的施政成果。(記者陳怡伶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國民法官新制今年元旦正式上路,目前全國已有兩案起訴移審到法院,將交國民法官專庭審理,自由時報10日播出的網路節目「官我什麼事」專訪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張被問到「外界擔憂國民法官受到威脅」時表示,國民法官個資完全保密,無須擔心。
訪談人林慶川提及,外界擔憂國民法官會不會受到賄賂或是威脅,司法院有沒有防範或保護機制?張永宏說明,國民法官的個資受到嚴密保護,開庭時只會顯示一號到六號國民法官,不會把名字寫在牌子上公告周知。審判過程中,法院也禁止任何人嘗試連絡、關說或威脅國民法官。
張永宏指出,如果法院認為這個案子的國民法官可能有危險,審判長可以做一些特別的措施,比方說派車接送上下班、安排住宿集中來保護,若情況很嚴重,也許涉及到幫派威脅,法官也可決定不要國民法官,改由職業法官來審。國民法官若收賄,「通通有刑責,要抓去關的」,且刑責不輕,
林慶川表示,國民法官是否可能因為法律知識不足,而不易做成正確判決?張永宏認為,反而是因為國民法官所提供的生活經驗,讓同庭的3位職業法官更能全面關照全案,國民法官只要認真聆聽、仔細思考,抱著開放的心跟法官一起討論,做出判決。
被問到司法院近年的司改成果,張永宏指出,首先是犯罪被害人可到法院陳述意見,也可要求法官調查跟量刑有關的證據,如果沒有錢請律師,法院還可特別幫忙找律師,免付費;其次是勞動事件的新制,法院成立勞動專庭,設計調解先行,也就是在打官司之前一定要先經過調解,讓雙方先用和平的方法解決紛爭;第三是商業事件新制,透過商業事件審理法,讓具備商業專業能力的法官速審速結,且設計遠距審理,讓當事人不必花時間跑法院。
而對於判決結果,外界有時會戲稱法官判決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的情形,張永宏也說,已透過大數據建置資料庫,讓法官了解過去這類案件如何量刑,司法院亦推出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希望透過規範告訴法官量刑時應該要思考哪些點,再讓法官逐項盤點,使得量刑更客觀,也可使類似案件的量刑更接近,幫助民眾知道這種犯罪會受到怎麼樣的懲罰,久而久之,民眾與法院將逐漸取得共識。
自由時報訪談人林慶川(右)專訪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左)。(記者陳怡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