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見學園區 結合水圳古蹟和學校
竹北高鐵都市計畫東興圳沿線的綠帶公園,難得保存了古蹟、伯公和老樹,新竹縣文化局希望整合水圳、古蹟和學校形成水圳見學園區,讓新舊住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增進互動與理解。(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竹北高鐵都市計畫東興圳沿線的綠帶公園,難得保存了8處古蹟與歷史建築、伯公和老樹,周邊新建大樓林立,還有7所學校分佈水圳兩側;新竹縣文化局今天表示,將整合形成水圳見學園區,希望新舊住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活化歷史空間,並增進互動與理解。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指出,清乾隆年間,中國廣東饒平人林先坤等林姓宗族,在東興社開墾田地30甲,故地稱「六張犁」;為提高農業生產力,林姓宗族合力修築東興圳,以芎林五座屋為圳頭,引頭前溪水灌溉數百甲田地,全長約5公里。而今日的六家名稱由來,有一說源於饒平六屋, 也就是林姓宗族六大世系。
文資科表示,在高鐵開發過程,東興圳圳路廊道劃設為綠帶,沿線保存東平問禮堂、林家祠、問禮堂(2處)、忠孝堂(2處)、大夫第、以及尾端的汾陽堂等8處古蹟與歷史建築,以及10多處伯公和老樹。
而水圳兩側除了新建社區大樓,還有東興、六家及興隆等3所國小、東興和成功2所國中、康乃爾雙語中小學及交大客家學院。
為整合相關資源,作為文化與生態的環境教育場域,文化局將成立行動工作,結合學校、社區和團體,透過公共論壇、社區座談等方式,形成一完整且具規模的水圳見學園區組織,之後將建構一處故事館,活化歷史空間,作為實踐見學體驗園區第一步。
文化局表示,東興圳從早年的灌溉功能,到現代滯洪、集水、生態、景觀、親水及涵養土壤等多用途,都是串聯六家的生命之水;希望新舊住民透過參與體驗行動,凝聚社區共識,共同打造優質的水岸城市。
竹北高鐵都市計畫東興圳沿線的綠帶公園,難得保存了古蹟、伯公和老樹,新竹縣文化局希望整合水圳、古蹟和學校形成水圳見學園區,讓新舊住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增進互動與理解。(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高鐵都市計畫東興圳沿線的綠帶公園,難得保存了古蹟、伯公和老樹,新竹縣文化局希望整合水圳、古蹟和學校形成水圳見學園區,讓新舊住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增進互動與理解。(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