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海底地震儀 明年將佈陣列
國研院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蕭毓宏表示,準寬頻海底地震儀成本低,偵測範圍廣。(記者湯佳玲攝)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自製海底地震儀,曾運往韓國釜山進行海底地震監測實驗,獲得當地電視台報導,預計明年起在台灣東北與西南海域佈放海底地震儀陣列,作為發展地震與海嘯預警警報系統的基礎。
國研院海洋中心結合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及中山大學海下科技暨應用海洋物理研究所,組成海底地震儀研發團隊,進行海底地震儀核心元件與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整合,現已完成作業深度可達5000公尺的「準寬頻海底地震儀」,歷經28架次的實海測試驗證系統穩定度,確認接收地震資料,擴大台灣地震觀測的範圍。
國研院海洋中心副主任溫良碩表示,準寬頻地震儀可以偵測到夏威夷傳來的遠方低頻地震坡,是相對於現在台灣較常見的窄頻海底地震儀,只能偵測到台灣外海的訊號而言。
國研院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蕭毓宏表示,準寬頻海底地震儀是靜置於海床,無需倚靠海纜聯繫,憑自身電力就能運作長達一年,每一架的成本僅需九十萬元(媽祖計畫45公里長的海底電纜加一部地震儀等觀測儀器即耗資近4.5億元),因此可大量設置在台灣周邊海域,補足國內對於外海地震資訊上的不足。不過,「準寬頻海底地震儀」須待回收後才能下載觀測資料,無法即時回傳地震資訊,因此不具即時預警的功能。
他說,明年起將在台灣東北與西南海域佈放海底地震儀陣列,第一期投放三十台,計畫性地監測台灣周邊海域海底地震的位置、深度與規模,以及附近板塊的隱沒與碰撞作用,以掌握地震孕育機制、特性和發生海嘯的風險。
國研院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蕭毓宏表示,準寬頻海底地震儀成本低,偵測範圍廣。(記者湯佳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