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岸定位主張 多遭中國矮化
兩岸定位各種主張一覽表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美國智庫「2049計畫室」昨建議美國政府以「一中兩府」做為定位兩岸關係的政策主張,事實上,包括「一國兩府」等各種涵蓋統獨光譜的兩岸定位說法,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面貌陸續被提出,但不是中國反對,就是被轉化為一個中國原則,將台灣矮化為中國一部分。
「一國兩府」字眼早先出現在一九七二年美中簽署「上海公報」中,北京政府在公報裡表示反對。
前總統李登輝在一九九○年再提「一國兩府」。陳水扁於二○○○年當選總統後,前國民黨主席連戰陸續提出「一國兩府」、「聯邦制」等構想,用以實現兩岸統一,但均未獲中國同意。
為強化台灣的主體性,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中華民國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這說法則引發中國批為台獨主張。
陳水扁在二○○○年總統就職演說提出「四不一沒有」,不提兩國論。表示只要中國無意對台動武,任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
不過,陳水扁在二○○二年於世台會年會演說時,清楚表明「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曾於二○○○年提出「憲法一中」,主張憲法是朝野的最大公約數;謝在二○○七年爭取總統提名時,改稱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
國民黨則於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提出內涵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原未獲中國承認,但中國之後就將「九二共識」轉化定義為「一個中國原則」。
馬英九總統二○○八年上任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二○一二年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時,提出「一國兩區」,馬英九在當年的就職演說也提到,以「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定義兩岸。
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二○一五年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一步以「同屬一中」定義「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