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罷免潮考驗朝野
立法院藍白立委上月以人數優勢,三讀通過選罷法等修正案,引發爭議。(資料照)
記者陳政宇/特稿
全台的「大罷免潮」山雨欲來,正映射當前政治氣候。國會亂象層出不窮、藍白兩黨連番修法奪權搶錢,民怨早已捲起,各地民團已針對國民黨立委啟動罷免。另方面,執政黨須承擔相應責任,能否有效應對當前朝野生態,行政立法間的溝通是否協調,亦須深刻反思。
在國會朝小野大的局勢下,政黨對立日益激烈。藍白聯手推動多項爭議法案,包括國會擴權法案、選罷法、財劃法與憲法訴訟法等,無一不激起民怨。罷免權做為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其初衷在於賦予選民監督與反制的力量。而賴總統的元旦談話,也讓各界深思如何匯聚更大民主力量、以民主方式解決民主紛爭。
其實,罷免活動早在各地湧動,並形成「民主補破網」行動架構。在野黨急於修法提高罷免門檻,甚或質疑總統和解咖啡與柯建銘所提「雙罷」相悖。這是不敢面對自己背負的仇恨值,抑或擔心自恃「假民意」被看破手腳?解鈴還需繫鈴人,與其操作政黨鬥爭,不如檢討是否辜負選民所託,才可能重獲支持。
反觀執政黨常提「表決會輸、但論述要贏」,惟行政團隊上路至今,多仰仗立院黨團在議事前線衝鋒、在選區承擔民意壓力,卻未能在政策論述上展現足夠後援,甚至跟不上在野黨的攻勢節奏。例如,綠營大力抨擊的財劃法修惡,不少綠委皆有相關提案、也期盼政院能有對案,卻迎來一句「現行是最好版本」的冷處理,這不僅讓朝野氣氛加劇惡化,也扼殺「修善」的可能,淪為煽動群眾的相罵本。
罷免潮能否扳回國會席次?綠營內部多數冷靜看待。面對風雨飄搖的國會殿堂,民眾對民主深化的期待,或許是朝野雙方如何平息風暴,以推進國家利益為重,重新審視政治競爭的方式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