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人機戰略 面臨棘手問題
烏克蘭最初大量使用中國大疆創新(DJI)生產的現成無人機,並改裝為FPV(第一人稱視角)神風穿越機。(取自烏克蘭國防部網站)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台灣正積極發展無人機部隊,以應對中國潛在威脅。然而,台灣也面臨一個棘手問題:戰場上影響深遠的小型、低成本無人機,絕大多數來自中國,而中國正是台灣的主要安全挑戰之一。
必須突破中國供應鏈
報導指出,無人機在烏克蘭衝突中的關鍵角色,已獲得充分證明,協助烏克蘭抵禦裝備更先進的俄羅斯軍隊。因類似局勢可能在台灣出現,台灣正學習烏克蘭的防禦策略,計畫與民間公司合作建立「國家無人機隊」。台灣國防部透露,將在未來五年投資約新台幣五十三億元,向民間廠商購買約三千兩百架無人機。然而,這一數量與需求相比仍遠遠不足。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的資料顯示,烏克蘭每月消耗約一萬架這類無人機。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葛梅茲(Eric Gomez)指出:「烏克蘭教會我們這種衝突會消耗大量物資。台灣在衝突前進行大規模儲備,並保護這些儲備至關重要。」
烏克蘭最初大量使用中國大疆創新生產的無人機,隨後發展使用中國零組件的本地無人機產業。然而,台灣無法採取這種方式,因為存在中國供應商可能協助中國軍方對台灣無人機進行駭客入侵的風險。
台灣無人機大廠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指出,雲台系統是無人機的關鍵零組件之一。雖然台灣已生產許多雲台組件,但由於勞動力成本高昂,大多數組件仍需運往中國進行組裝。另一家無人機製造商智飛科技創辦人黃重生也說,他試圖以澳洲引擎取代中國產品,但發現成本是原來的廿倍,最終他選擇與本地供應商合作。
美國也意識到台灣擁有強大無人機部隊的迫切性。去年,五角大廈啟動「複製者計畫」,希望在十八至廿四個月內部署「數千架跨領域自主系統」。六月十九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一項價值三.六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包括約一千架無人機。台灣也正投資反無人機系統,二○二二年台灣士兵在金門島上投擲石塊,擊落一架飛越軍營的中國無人機後,台灣軍方開始與本地雷達技術新創公司「創星未來科技」合作,開發能夠干擾中國無人機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