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這一票投給台灣
台灣是民主國家,全體公民要選擇下一任的國家領航員以及國會代議士,本是一人一票,自主自決;也是選賢與能,治理較量。偏偏中國總是要展示境外敵對勢力的本質,每每都要窮盡一切手段進行干擾,把台灣人的投票搞成「決定」與「被決定」的激烈鬥爭,把挑選公僕警醒為反共優先。(歐新社)
記者鄒景雯/特稿
美國拜登總統將在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之後,派遣高階代表團前來台灣訪問,表達穩定台海的決心,消息經過證實後,中國外交部隨即做出不禮貌回應,一是警告美方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二是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台灣選舉。相關措辭,令人對北京的決策品質十分納悶。
因為,既是選後才來,勝負已出,大局底定,何來介選的空間?莫非中國已經預測了台灣選舉的結果?或是百般要以選舉的後果作為要脅?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若是不論誰當選,中國都「禁止」美國與台灣政府有所往來,則「親中」或「和中」又有何用?證實只是淪為北京的禁臠而已;錢復所謂「經由中國走向國際」,被國內若干人奉為圭臬,不但是過時的想像,更當即被現實推翻。因此怎麼看,對岸在投票前的這個粗魯表態,對其所欲達成的對台「介選」目標,都非常不智。
台灣是民主國家,全體公民要選擇下一任的國家領航員以及國會代議士,本是一人一票,自主自決;也是選賢與能,治理較量。偏偏中國總是要展示境外敵對勢力的本質,每每都要窮盡一切手段進行干擾,把台灣人的投票搞成「決定」與「被決定」的激烈鬥爭,把挑選公僕警醒為反共優先。如此與民意對作,擴大了紅色惡感,也迫使所有的在地協力者與代理人,在選舉過程,陸續被「引蛇出洞」、「圖窮匕見」,付出高昂的標籤代價。這是專制國家的盲點,獨裁政權的宿命,也必然造成兩岸關係進入惡性循環,一如中國升高了在所有印太周邊各國間的惡名昭彰。
在美中「交往」時代,中國讓台灣的「改善兩岸關係」者獲有道德上的正當性,可惜這段「美好」的歲月,已經被習近平玩完了,轉而為「競爭」時代。同樣深受中俄介選之害、經驗豐富的拜登政府,自去年開始,在台灣長達一年多的競選期間,針對中國所採取的「反介選」作為,足以建構出美台對於捍衛民主制度的信賴連結。過去中國戰略性的大國外交,現在反手由台灣努力經營大國關係,這又是誰促成的?
二○二四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即將在今晚揭曉。未來四年,誰將主導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國會將由哪些政黨取得議事的優勢?都必須揭開台灣內部和解與握手的開始。政治權力的爭奪,只關乎政客的福利,所有人都要回歸理性,兌現服務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