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武統台灣」的虛虛實實
學者認為,中國不具備佔領台灣的軍事力量,才會頻頻恫嚇台灣。(路透)
◎松田康博
各位讀者應該聽過「解放台灣」這句話,但曾聽過「解放香港」嗎?中國在一九七八年年底之前,不停地高喊「解放台灣」的口號,卻幾乎從未提過「解放香港」。
其中的差別,與中國武力行使相關的策略特徵有關,只要了解這一點,就能得到線索,分辨中國武力統一台灣的真假。
為何沒提「解放香港」而常提「解放台灣」?
為何中國當時未提「解放香港」?這是因為香港的「解放」非常輕而易舉,但中國若提到「解放」,香港的資金就會瞬間逃往境外。自從韓戰以來,香港是與西方國家進行為數不多的貿易往來的地方,在一九九七年回歸之前,維持香港現狀是中國既定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對中國而言,「解放香港」的說法,會立即帶來龐大的損失。
另一方面,為何中國不斷地高喊「解放台灣」?那是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解放台灣」。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若不持續高喊這個口號,台灣和美國可能會讓台灣「獨立」,為阻止此事發生,才會不停地高喊他們根本辦不到的「解放」。
換句話說,即使中國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但若對自己不利,就會閉口不提使用武力。相對的,若有政治上的需要,即使軍事力量完全不足,也會反覆高喊動武,這是中國在行使武力的一種策略特徵。
一九七九年以後,對台動武變成一種避險手段,中國不再提及代表著「武統台灣」的「解放台灣」。動武成為一種恫嚇,用來阻止台灣宣布獨立或外國勢力(主要是美國)協防台灣。
然而,隨著中國在廿一世紀崛起,香港的相對重要性下降。中國認為,避免國家安全風險更優於維持現狀,在二○一九年至二○二○年間,以警力摧毀香港的「一國兩制」。另一方面,由於有台灣海峽的天險,而且無法排除美國可能介入的風險,中國對台動武仍受到抑制。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上不上當隨你
依此,短期內台海戰爭的風險仍然偏低。目前,中國試圖透過暗示和明示動武,來牽制台灣和美國的行動。換言之,正是因為中國不具備佔領台灣的軍事力量,才會頻頻恫嚇台灣。
二○○○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時,筆者正在美國,當時從中國訪美的代表團成員,異口同聲都說「戰爭無可避免」。二○○四年陳水扁連任後,中國官員又說「或許仍有機會避免戰爭」,當時的那種緊張感令人難忘。
然而,現在的中國已少了那種緊張感,反而是在強調「我國的對台政策是和平統一政策」之餘,再補充說「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強調使用武力,將會使外資遠離中國,也不利於中國經濟。換句話說,即使在習近平政府中,動武仍是一種避險手段,但武力統一並非選項。如此看來,短期內台灣和美國是否會被中國威脅動武的心理戰欺騙,而做出不必要的妥協,頗值得關注。
我們應該警惕的是,中國花時間和投入資源來致力於建立常規戰力以佔領台灣,並建立核戰力以阻止美國干預。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在去年決定倍增防衛預算,以維持對中國的嚇阻力。
若是站在維護台灣主體性的立場,台灣應該採取的選項,是增強自身的軍事力量,並加強與美國等國的安全合作,以遏止中國的動武和武力威脅。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中國的武力恫嚇,意圖顯而易見。您會相信什麼?做何選擇呢?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譯)
松田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