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如何面對「不怎麼戰狼」的中國?
就任新職位的政治局委員王毅等人心中很清楚,對習近平而言,「戰狼外交」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未能交出成果的下屬,終將被淘汰。(路透檔案照)
◎松田康博
自二○二三年初以來,中國的對外姿態趨於軟化。
美中關係雖因中國氣球入侵美國領空被擊落,一時受到衝擊,但基本上雙方都致力朝著穩定彼此關係的方向進行調整。甚至在與因新冠病毒來源問題關係惡化的澳洲,中國似也解除了對煤炭、大麥和葡萄酒等的進口限制。至於日本,儘管公布了應對「中國威脅」的安全保障三文件,但中國卻未發動向來的「批判軍國主義」活動,反倒是邀請日本外相林芳正訪中。
對於這些動向,我們該如何解讀與應對?
拯救低迷經濟的戰術轉變
最大的主因是中國經濟的低迷。二○一九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加、房市不景氣、退休金問題等均相當嚴重,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早已放緩,此時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起初,中國透過遏止傳染來維持國內經濟活動,並以增加出口提高貿易順差,然而,自二○二一年Delta變異株流行以來,全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結合PCR檢測和健康碼等措施進行大規模的行動限制。
人民在封城之下失去了自由,防疫預算已超過了國防預算。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無法冒著傳染爆發的風險,但在二十大之後,仍繼續執行極端的清零政策,人民的忍耐已超過極限,傳染的擴大和「白紙革命」終於迫使政府放棄清零政策。
過去三年,中國幾乎完全處於鎖國狀態。外商、台商及其家屬,過半數脫離中國。來自外國的新增直接投資幾乎掛零,國內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也相繼破產,年輕人失業率達到二成。再加上,美國勒緊了半導體等高科技的封鎖。中國若想振興經濟,就毫無與外國對抗的餘地。
第二個要因是新領導層的形成。二十大召開前,大家都對自己的下個職位沒有把握,因此,對任何政策都必須謹慎行事以求自保。尤其習近平偏愛民族主義色彩的外交姿態,多數外交官採行了被稱為「戰狼」的強硬風格。
但是現在就任新職位的政治局委員王毅、外交部長秦剛等人,今後五到十年在安定的環境下工作,必然需要取得成果。他們很清楚,對習近平而言,「戰狼外交」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未能交出成果的下屬,終將被淘汰。中國外交部裡,在加強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有所貢獻的副部長樂玉成,以及「戰狼外交官」代表人物的副發言人趙立堅遭到撤換。因為前者誤判了俄羅斯局勢,後者則被當成改善對美關係的象徵而遭到貶職。
如何與不再鎖國的中國打交道?
從外界看來,中國的變化過於激烈,但若仔細觀察,絕非處於混亂狀態。突然放棄清零政策的中國,因為傳染爆發,死亡人數恐怕應該超過百萬人以上,但在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努力改善國內經濟生活、貿易和投資環境,以及出入境的正常化,並改善與各國的關係。
回想過去的三年裡,與「鎖國的戰狼中國」交手相對容易,只要從外界進行批判、不予理會即可,新冠危機是一個可以省去和中國打交道的最佳藉口,但面對「開放且不怎麼戰狼的中國」,就有直接交往的必要,反而更難應付。
不僅是中國,全世界均因新冠危機和俄烏戰爭而疲憊不堪,大家都希望在穩定的環境裡,與中國恢復經濟關係。如果中國放寬出入境管制,人員往來也會增加,這將改善中國與世界的溝通,但也會讓各國政府更難應付中國的滲透和拉攏動作。
今後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也得恢復與中國的交往,其中需要保持極為困難的平衡感。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譯)
◎松田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