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西洋月刊:拜登軍事護台說 一致性政策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美軍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介入,但白宮隨後強調對台政策未變。不過,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分析,拜登去年以來三度主動「化模糊為清晰」,其實是「清楚、經過考量、具一致性的政策」,是對中國步步進逼打破台海現狀的回應,企圖透過更清楚闡述對台立場,反擊中國愈發不加掩飾的野心。
報導指出,美國前總統卡特任內確立的對台「戰略模糊」,很長一段時間發揮嚇阻中國的效果,但新時代必須有新作法,才能繼續維護和平。拜登確實如同幕僚所言,並未改變對台政策,因為相關政策早已存在,現在只是比從前更加凸顯。拜登在東京的對台發言不是口誤或衝動發言,而是在適當時機重新傳達該被聽見的訊息。
中國背離自身「戰略模糊」
報導認為,中國也有一套對台「戰略模糊」方針,即「宣稱理論上對台擁有主權,但不採取維護主權的大動作」。在此前提下,台灣克制自己不去挑戰中國的論述,而美國也不對台灣安全做出正式承諾,藉此回應中國的「戰略模糊」。但在習近平治下,中國漸背離自身的「戰略模糊」,包括擴大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對台發動資訊戰、建置足以封鎖台灣的海軍力量,中國官員也不假辭色地威脅動武。因此,拜登被迫跳脫美國的「戰略模糊」框架,既然中國不掩飾侵台野心,美國護台承諾只好隨之清晰。
此外,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在著作中披露,前總統川普也曾私下打破「戰略模糊」,聲稱「台灣與中國近在咫尺,美國卻在千里之外,什麼忙都幫不上」,立場偏向「棄台」。假設川普曾私下向習近平透露相關念頭,拜登就有必要重申對台承諾。
另個因素是,美國未直接介入烏俄戰爭,而是向非軍事同盟的烏克蘭提供武器,這使得北京開始思考,美是否只會對台海戰事採相同作法。若是如此,拜登或許認為有必要立刻打消北京的揣測。
報導認為,拜登此時打破「戰略模糊」恰逢其時,因為中國人民在防疫封城下躁動不安,中國經濟面臨零成長、甚至衰退,「專制夥伴」俄國又困在戰爭中,「這是習近平掌權十年來,中國最動盪不安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