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烏俄戰爭 專家提建議:反裝甲火箭彈實射 納後備訓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國部隊於烏克蘭境內激烈交火。圖為烏克蘭軍隊的坦克車。(歐新社檔案照)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俄羅斯本月廿四日起入侵烏克蘭,兩國部隊於烏國境內激烈交火。政軍人士、軍事專家與退將指出,雖台、烏兩國防衛處境不同,但同樣面臨強大且具有敵意的鄰國,從烏俄戰爭案例而論,我國有必要強化後備戰力,並考慮將單兵反裝甲火箭彈實彈射擊,納入後備訓練流路。
我國第一線作戰 海、空先發
政軍人士表示,我國與烏克蘭地理、政治、外交、族群、經濟、安全處境等各項條件截然不同,烏克蘭現面臨的國安與防衛型態,不全然適用於我國。他分析指出,我國領土較小但四面環海,第一線作戰部隊屬於海、空軍;烏克蘭領土面積大且地勢較平坦,又緊鄰俄國,因此爆發陸上作戰的時間會比較早。
政軍人士也說,我國和烏克蘭的處境類似之處,在於都有強大且具有敵意的鄰國,因此,我國近年增加國防預算總額,採購正規軍備及各式精準彈藥,並提升後備戰力,旨在強化防衛作戰能力。
培養後備軍人抗敵意識
軍事專家、「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指出,國軍擁有標槍飛彈、拖式飛彈、紅隼火箭彈等反裝甲武器,多僅用於現役常備部隊,縱使國軍推動「後備戰力改革」,後備部隊實彈射擊也僅著重於機槍、迫砲與個人槍械。他建議,國軍應考慮增加後備部隊反裝甲武器實彈射擊的訓練流路,即使是前一代的「六六火箭彈」亦尚能滿足需求,同時也應培養後備軍人抗敵意識、膽量訓練,才能在衝突爆發時發揮戰力。
退役中將、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從烏俄戰爭案例可見,專制、共產國家是否訴諸武力等各項舉動,都不該與民主國家等量齊觀,小國亦不見得能即時得到大國援助,若中共戰力持續增強並在台海生事,是否連帶影響美國干預的意願,有待繼續觀察。因此,我國在不委曲求全、不刺激敵人的原則下,務必團結內部,儘速強化防衛能力。
台灣、烏克蘭防衛處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