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去中」 僅台船、台灣中油成功
台灣中油改名成功。(資料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中華航空公司(China Airlines)協助運送台灣捐贈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到國外,被誤認為中國捐贈,民眾強烈要求華航正名為台灣的國籍航空,做為區隔。民進黨政府過去推動國營事業改名已有先例,有成功也有失敗,若華航能更名成功,將可大幅提高台灣能見度。
中華郵政一度正名 馬執政後改回
扁政府時期曾推動中華郵政、中船、中油三家國營公司改名案,二○○七年二月,蘇貞昌內閣主導將交通部百分之百持股的中華郵政更名為「台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郵票票銘由「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變更為「台灣TAIWAN」,卻因立法院朝小野大,未能修正「郵政法」。馬英九政府執政後,二○○八年八月復名「中華郵政公司」持續至今。
扁政府於二○○七年推動經濟部所屬「中國造船公司」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中船」正名「台船」,順利在股東會無異議通過,英文簡稱沿用原「CSBC」,台船也負責承造國家重大「國艦國造」計畫。
前身為「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中油,則於二○○七年二月董事會決議通過、順利更名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至於官方色彩濃厚的中國鋼鐵公司,扁政府當年推動改名為「台灣中鋼」,前總統陳水扁更一度當著前中鋼董事長江耀宗的面,公開要求「中國鋼鐵」改名,最後中鋼不同意更名。
最棘手的中華航空改名部分,因華航機身上斗大英文字「China Airlines」,飛到哪國都常被誤認為中國客機,扁政府在二○○七年有意更名為「台灣航空」,但因涉及航權問題、影響甚鉅,遭遇華航內部阻擾、國民黨勢力強烈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國營事業至今僅台船、台灣中油改名成功,中華郵政、中鋼、華航更名未竟。